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全文完整)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全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7-01 11:00:10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全文完整)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5篇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篇1

红色影视作品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优化战略
作者:郑琼 贺志明
来源:《新丝路·下旬刊》2015年第09期

        摘 要: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红色影视作品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红色影视作品融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优化战略,对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与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红色影视作品;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优化战略

        加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红色影视作品在进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就红色影视作品如何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做些研究。

        一、红色影视作品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渠道不畅

        由于电影院放映红色影视作品通常有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再加上电影院票价比较高,大学生很少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大部分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渠道是网络在线观看或是下载观看,而最普遍、最便宜的电视渠道观看,在各大高校里则非常少见。尽管大多数高校利用食堂用餐时间播放红色影视作品,但也会因为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使大学生不能有效地观看。这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动力不足

        当今大学生对爱情片、动作片和喜剧片等以放松、休闲、娱乐为风格的影片比较偏爱。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期,情感萌发、成长烦恼、课程负担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倾向选择可以释放压力和满足感官需要的影视作品,而对历史片和纪实片等知识性的影视作品选择的动力往往显得不足。

        3.大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效果不佳

        红色影视作品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大学生对该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容易被西方所鼓吹的自由文化表象迷惑,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也容易产生质疑和动摇,进而动摇自己的价值观,因而对红色影视作品所传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容易忽视甚至抵触。所以红色影视作品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提高影视的艺术性,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融入到丰富的剧情发展、丰满的人物塑造和唯美的视听画面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在轻松的观影过程中达到人格的升华。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篇2

感悟家书力量 砥砺政治信仰——读《红色家书》有感

于案牍劳形之隙,拾起省委刘奇书记推荐的《红色家书》,品读着一封封带着岁月风尘而来的家书,仿佛九一八事变后的时局动荡、抗战爆发后知识青年的奔走呼号、抗战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等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指尖徐徐展开,读到情深义重之处,一时竟不能自已。手捧家书,虽无鸿篇巨制的风云激荡,却在质朴而真挚的字里行间撼动人心、振聋发聩,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力量,无异于一场涤荡心灵的思想洗礼、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升华。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书信的沟通方式早已被信息化技术取代。我们也许不再熟悉“窃回家书空清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的悠长等待,但红色家书中的精神内涵却跨越时空、历久弥坚。

这是一本蕴含红色文化的“家书”,“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山”是最鲜明的主题。吉鸿昌在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到:“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左权回信给叔父说:“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这些家书贯穿着老一辈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光辉思想,向世人传递了革命大义,展现了信仰的力量。

这是一本饱含爱国情怀的“家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最豪迈的宣言。赵一曼给儿子遗言:“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刘伯坚身处前线,山河血染、生命濒临消亡之时,寄语远在家乡的兄嫂:“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质朴真挚的文字,折射出革命者在血与火的年代,为民族大义而背井离乡,恪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这是一本富含浓浓亲情的“家书”,“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是最动人的诠释。刘愿庵被捕入狱,在生命最后的残喘中,仍不忘柔情缱绻,念着妻子的名字;
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写到:“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生死离别之语,字字情真意切,句句催人泪下,革命激情与亲情爱情交相辉映,直抵人的灵魂深处,令人难以释怀。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篇3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时代发展变化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有失偏颇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政治信仰植根于内心,以人的自我意识的生成为基础;
扎根于社会,是现实生活的内化和人们道德人格的升华;
籍由内省产生,并依赖于人们心中的尊崇。有无政治信仰或者信仰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社会成员是否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参与到什么程度的重要依据。作为社会群体与个人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对于推进政治社会化、统一社会意识形态、坚定社会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年在任何社会制度中,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任何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较高、政治基础较好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技至上”、“经济至上”,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边缘化,其中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修身齐德、全面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题以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各高校大学生为考察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座谈、访谈等手段,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进行深入探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7份,有效率为91%。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突出的现象和问题

1、政治态度比较明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政治情感趋于理性,主流积极向上。他们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与直接受益者,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国家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学会了从国情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审视形势。同时,他们积极肯定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在问及“你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看法”时,多数大学生认为“是好的,但要完善”;
在问及“你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时,42.8%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45.1%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

2、政治理论素质相对缺乏。大学生在繁忙的专业课学习与缤纷的社会活动之外,几近无暇参与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能力不强。在问及“政治信仰”的确切含义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76.4%的同学不知道校团委理论研究会的职能,即便是理论研究会成员,经常参加理论学习的也仅占28.2%;
与此相对应,每年理论研究会都有两次征文,每次收到的有效稿件可达400份以上,但文章质量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获奖作品的质量和深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低水平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3、政治参与热情降低。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亦不再像前辈那样激进狂热、豪情万丈,积极充当“社会精英”的角色。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选择“有”,41.2%选择“现在没有”,12.3%选择“从来没有”;
在问及“你是否喜欢参加各种类型的选举活动”时,7.3%的大学生选择“喜欢”,28.2%选择“比较喜欢”,34.1%选择“不太喜欢”,8.3%选择“很不喜欢”。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降温。

4、政治信仰出现淡化倾向。伴随着政治理论的缺乏和政治参与热情的下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淡化倾向。在问及“你的政治信仰”时,48.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29%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22.8%的大学生选择“宗教或其它”。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选择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也是脱节的,这样的政治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调查还显示,只有12.5%的大学生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令人忧心。

(二)原因分析

首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量新兴事物和思潮出现,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某种意义上被边缘化;
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引起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多样并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社会价值判断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日益模糊了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判断力与荣辱感。与此同时,西方文化的涌入亦使青年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去中心化”。大学生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荡涤中或裹足不前,或无所适从,或偏激狂热,从而造成政治信仰缺失。

其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把大量的政治现象和政治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大学生在早期形成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及政治信仰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大学生处于校园的亚社会环境中,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尚不健全,多数尚未形成政治价值认同,在此状况下,必然直接影响他们政治信仰的状况。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对学习边际收益的心理预期中正处于边缘地位。市场技术成本和道德成本分离的现象是促使学生产生重技轻德心理取向的直接原因。市场趋利性和课堂道德性的现实差距已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接受性心理障碍。一旦大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产生反差,就极易形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当前教育方向与现实的相悖,更大程度地将这一矛盾凸显出来。当代大学生不习惯于说教式的灌输,而我们的思想工作方式趋于传统和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一些社会负面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社会风气的低俗化、拜金主义现象,以及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对于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用冷静、全面、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的。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课程安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现状、前途与命运,进而指导他们的社会行为。而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是重要内容。但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我们比较重视思想意识和政治立场、观点的培养,但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技能教育则不够。又如,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有些高校受师资力量所限,各专业开设思政类课程的时间不一。由于合理的课程次序设置对于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系统学习,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度、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的有效途径。

(二)提供参与平台,提高参与意识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政治的接纳度和接受性还是积极的,造成他们政治参与度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没有适当的参与平台,因而出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的情况。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关键在于“参与”,重点是提供“机会”和“平台”,亲身参与其中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要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细小事件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做了才能有认同,才可能提升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与主动性。

(三)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凝聚青年思想

共青团承载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时代责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思想凝聚,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上发挥积极作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体现积极作为。长期以来,团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面对新情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区域联动机制,在服务大学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的思想,让大学生由认同团组织到认同党的事业。此外,团组织要进一步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推动大学生热情投身和广泛参与,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才能共同体认。

(四)依靠传统文化,提升向心引力

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先进文化的根基。在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功能,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凝聚大学生。共青团组织必须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青年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构筑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基础,进而坚定政治信仰。

(五)创新工作模式,择优培优树优

面对存在的问题,共青团应在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方面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阵地,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模式,努力将正确的政治信仰牢牢印刻在当代大学生心中。

学校课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而高校共青团组织亦可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作为,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信仰教育纳入团校教学体系之中,开展以坚定政治信仰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设施在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共青团要建立健全“择优培优树优”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动线,以线影响面,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六)明德知耻崇法,促进“精神和谐”

高校共青团应把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走形式”、“轻实效”、“两张皮”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把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投身党的事业,永远跟党前进。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篇4

lSjXi8ngZhengZhiYanJiUl 
I☆思想政治研究☆I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科学政治信仰的重建 
杨三台华 多l、淑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l3l64) 
摘 要:基于政治信仰在社会进步和人的自身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具有重 
要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创造良 
好的政治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
积极开拓政治信仰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政治信仰;
重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J 04--o177一O2 
人类需要政治信仰是基于人之本性,恩格斯说:“即使 
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 2.大学生确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功能 
性”o【l】这本性是由其所处的生存背景、生存条件、生存结局 大学生确立正确政治信仰对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由 能。我国改革开放虽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 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有巨大差距;
我们在改革的过程 传统文化及计划经济下的思想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中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比如个人收入分配中出现了 和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经济收入、医 立,新形势、新观念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伴随而来也出 疗保险均没保障的大量下岗工人和失业者群体的出现,这 现了部分中国人的政治信仰问题,尤其是思想还处于定型 种情况自然会使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如果大学生政治信仰出了问题,就会关系到国家政治体系 一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本质及其功能 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的持续性问题,而有序性和持续性是 1.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本质 
政治稳定的本质特征。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信念被定义为:在无充 大学生确立正确政治信仰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导向 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 
功能。在政治社会里,人不仅是社会动物,而且也是“最名 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我国大部分专 符其实的政治动物”。[2】在政治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同 家、学者认可这样的界定:政治信仰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群 政治体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 体和生活于该社群文化条件下的个体,基于一种共同价值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 目标期待之基础上,所共同分享或选择的价值理想或价值 生,应该主动关心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才能体现出国 承诺。许多学者还从政治信仰的作用角度探讨了政治信仰 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个体角度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对 的含义,他们认为: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或主义 建立个体的本体感有好处。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形成恰当 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准则。政治信仰的本质就 的本体感,他就会变成一个孤立的、怪癖的、人格有问题的 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 人,或者说,他的人格发生了异化。”【3j 
将政治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使其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政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表现 
治人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 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 经济成分、利益格局和收入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与人 创新。高校的培养目标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 之间的差异显著扩大,人们对生活选择的自由度不断提 人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本质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坚实 高。多种利益关系的交织作用使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中的 而有力地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教育大学生 
趋利性成分日渐膨胀,同时社会上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等现象困惑和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 义的政治修养,以抵制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侵袭,使其成 
现实政治失望,对政治教育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当代中国 
作者简介:杨治华(1951一),男,江苏南通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孙淑萍 
(1968一)女,江苏南通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I77 

Theory Research 

★★

★★论 
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1.政治文化出现障碍 
党和国家希望通过树立正确大学生政治信仰过程将 我国的主导政治文化传播给大学生,使之形成相对稳定的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加快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如何把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重大理论 与客观现实结合的问题;
如何紧贴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天,利益分配的差距拉大,价值观念El益多元化,使大学生 在政治价值观念上冲突和困惑大为增多。大学校园内提倡 的高水平政治道德规范与社会上低水准的政治道德行为 的反差,理想教育的完善与社会现实的反差,自身思想政 治道德认识的崇高与实际实践行为的平庸和无奈的反差 使得大学生们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冲突和困惑,他们对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又不够重视,甚至一些学生认为 可有可无。“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虽然在认识上不断提高,但仍然存 在不少模糊认识,比如:有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最终可以 战胜资本主义’这一问题表示‘不同意’或‘说不清’。” 
2.政治价值取向具有功利性 
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自主意识增强,但有功利化倾 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学生成长的宏观历史背 景,缘于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和西方思潮的冲击,使得一部 分政治观不坚定的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带有不同程度 的功利主义色彩。一些大学生把“有用”与否作为政治价值 判断的标准和政治行为的决定性依据,如一些大学生把教 科书按照“有用”与否分成两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 品德课教材则常被打入“无用”者之列,有相当比例的学生 要求入党的动机是‘能够促进自己的成长’。凡此种种,都 是政治价值取向中功利主义的表现。 
3.政治责任意识淡漠,信仰状态表现得越来越务实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个人信仰排序第二,其中生命的崇 拜居于首位,家庭崇拜次之,金钱崇拜断后。这反映出了当 代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越来越具体和务实,越来越把物质 的需要与精神的追求结合在一起。从身边、生活中获得精 神的安慰,较少地从虚无世界里寻求寄托,也表明当代大 学生信仰认知越来越理性。这一特点也昭示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正广泛而深入地 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同时有极端发展 的趋势,值得特别的关注。大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严重地阻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影响大学生 的成长与成才。 
4-政治心理发展不平衡 
大多数大学生带有政治理想化心理,他们感受敏锐, 想象丰富,甚至充满幻想,在政治理想化心理驱使下,幻想 大于现实,理论超前实践。同时政治逆反心理也是大学生 常见的心理障碍,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难看 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进行某种政治宣传,有的学生越是“不 买账”,越是进行某种政治批判,有的学生越是同情被批判 者或趋同某种思想观点,这种逆反政治心理如果不加以疏 导,可能会出现反政治社会化。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重建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始终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题。 
l78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增强信仰教 育的有效性 
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从追求个人自我实现向国家社会 发展方向转变,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的追求。这些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责任感提出 了最高的要求,不仅要研究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还应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变化规律,实施有效性 的教育策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创造良好的政治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 
首先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 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是搞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 仰建设的物质保障。其次党要居安思危,拒腐防变,对腐败 问题常抓不懈,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取信于大学生。再次,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我国政治 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不仅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化,而且还危及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最后,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 
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 
国热情,焕发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豪情,坚定大学生社会主 义的理想和信念。 
3.积极开拓政治信仰教育的新方法 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政治信仰教育除了传统 的灌输方式之外,还应注意利用高科技手段,采取分层次 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首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 育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全面教育,以渗透引 导为主,以说教灌输为辅,让人们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和共产党的温暖。其次,教育要分层次性,对症下药,重 实效。将政治信仰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对大学 生要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使之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最后,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上思想政治 教育阵地的建设。政治信仰教育除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 报纸这些媒体以及幻灯、影视、展览等手段外,更要充分运 用互联网,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观,拓展思想教育的 领域。 
总之,大学生建立科学政治信仰的过程是大学生在与 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吸收、学习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成长为政 治上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克服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 学生政治信仰的消极影响,消除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 的障碍,是社会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5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 [3]陈会昌.德育忧思[H].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207. 
[4]王铁.大学生政治政治信仰与入党动机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对 策[J].河南纺织高等学校校报.2004,(08). [5]程颖.社会变革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啊[J].现代教育科 
学。2005(05). 
[6]雷静.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分析[J].兰州学刊,2004, 
(06). 
(责任编辑/陈雅莉) 


大学生政治信仰感悟篇5

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
一、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价值
政治信仰,是人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模式,以及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幵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乊政治行为指南。大学是青年大学生政治观念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准确把握其政治信仰变化的趋势和存在问题,加强政治信仰的塑造,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人栺全面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培养合栺接班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发展和现实社会政治需要,为此,要求青年大学生须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大学生对理想的社会政治形态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执著追求,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如无政治信仰,人就会止步于当前的政治现状,形成对特定政治目标接受或同意的心理,丧失对政治现实的批判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使得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观念呈现淡化趋势,其价值观趋向实际,注重眼前利益,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重于实际技能的学习,忽视对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关心新知识、新技能,弱化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因此,应及时加强科学的政治信仰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雄怀天下、志在报国的政治信仰。
其二,有利于推动现代民主政治文明发展。政治信仰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支撑一个政党、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大学生所表现的“信仰危机”,反映了社会政治从神圣化向世俗化的转变,而对政治观念体系的信仰淡漠,也就意味着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的运行原则的淡化,这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是不利的。培育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目的,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政治秩序稳定,为将来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政治信仰一旦处于不坚定状态,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就会颠倒,现代民主政治就很难向前发展。所以,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构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阵地,以解决好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的问题。
其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政治信仰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政治理论坚定不移的追求,幵反映未来社会理想的政治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与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所以,塑造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其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正是靠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支柱作用,才战胜了各种困难险境,幵创造了今天的并福生活。帮助青年大学生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仸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源泉。实践证明,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源于政治上的坚定和实践上的自觉。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科学理论是否有坚定的信仰。科学的政治信仰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一旦失去科学的政治信仰,就会失去理想信念,也就没有对社会核心价值追求的动力。
二、以真理指导行为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根本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了人类

文明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而成为科学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成为发展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塑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就是对其政治理念、政治思想、政治倾向、政治行为等综合认知程度、态度和情感的提升,达到对真理的坚信不疑,以此来影响和指导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行为。高校开展政治信仰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通过真学、真信,达到真懂、真用。
真学,就是在理论的实际运用上肯下工夫,用所学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学得进、学得深、学得好。例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弄清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真学,是钻研和精通前提,信仰和运用是基础,传播和践行是条件。
真信,即矢志不渝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对待科学理论,学习而不坚信,就等于没有学通;钻研而不坚信,就等于没有钻透;懂得而不坚信,就等于不是真懂。是否“真信”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能否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变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及方法。构建大学生政治信仰,重心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形成一生为乊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动力。
真懂,即融会贯通地掌握科学理论,从感性层面到知性层面再上升到本质层面对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认知,把主观政治形态和所持有的态度、信念,转化成政治追求和精神支撑。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由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变,对于部分青年大学生心理感受的困惑与茫然,只有将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用科学理论体系来解释实践,系统学习和把握,认识其在发展中的阶段性,才能逐步化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认识误区。
真用,即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理论,将真理作为青年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使其行动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应用真理。所以,青年大学生只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才能达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在社会转型期,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容易使人的政治信仰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冴,所以,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质,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感性升华到理性,才能面对各种风浪的考验,明辨是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开发具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以价值凝聚力量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关键
价值,是社会意识具有的属性和能力,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仸何社会意识都具有指导人在社会中如何生活和行为的意义和价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事物、现象采取的态度以及作出的各种反应,是以对该事物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由此产生对自我的社会角度或身仹的理性确认,构成了个人、社会行为的持久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在社会的多种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的关键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此来形成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同。青年大学生只有接受自己民族特定的政治信仰,才能认同政府所

倡导的政治取向和基本的政治价值观,幵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其对执政党和政府具有高度的信仸。
中共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就是要通过形成价值共识和完成价值整合,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来完成价值整合,化解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可以最有效地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四、以情感鼓舞斗志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塑造乊基础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和内心世界的体验及反应。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这个社会共同体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这种情感的产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个人与祖国依存关系不断认识的结果,是支配爱国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因。如果说领土、领海和领空是有形国土,爱国情感则是无形国土。它似乎不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和政治的稳定,仸何民族如果缺少这根情感神经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以爱国情感维系稳定是塑造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基础。
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起点与基础,也是塑造政治信仰的基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唯有首先具备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才会激发人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行为,才会对国家社会的政治体系及其理论学说认同、信服,进而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幵身体力行。故在塑造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过程中融入爱国情感,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培育对祖国故土、骨肉同胞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形成对国家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的有机统一。
情感的融入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情感犹如发动机,产生前进的动力;理性犹如方向盘,把握发展的方向。爱国情感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乊一。只有实现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爱国情感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体现在外敌入侵时,保家卫国奋起反抗、不怕牺牲的精神;体现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时,奋发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体现在和平发展时期,为祖国繁荣昌盛努力拼搏的精神。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