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9篇)

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9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13 18:50:05 点击:

篇一: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靳【摘峡①要】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们出游的动机都是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为目的。本文阐述了黔西南州乡村旅游的乐的休闲游憩、发展概况,指出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黔西南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且结构单一,地方色彩不突出;二是在对外宣传促销上不足,导致其产品对客源市场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无法促成游客到达黔西南州旅游的动机。最后,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对策探讨在多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研究中,对乡村旅游的称谓多样,有乡村旅游、农业旅乡村风光游、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民俗旅游、农事旅游、农家乐等。很多学者认为,乡游、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济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民俗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吸引旅游者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乡村旅游包括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式。所以,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所以,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挖掘独特的地方特色、形成真实也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的乡村氛围,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开发时间短,尚未形成自己的规模和品牌体系,加上乡村旅游开导致了黔西南州乡村旅游资源被外界知之甚少,甚至无发和宣传促销经费的严重不足,人知晓,这使得黔西南州潜在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与地区优势。同时,也显得黔西南州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单一;二是乡村旅游产品定位“拳头”不明确,缺乏主题鲜明的品牌产品,导致其产品对客源市场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无法促成游客到达黔西南州旅游的动机。但是,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①作者:靳峡(1986—)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2009级硕士研究生。·269·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需要多方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努力将其打造成促进黔西南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一、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概况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家庭收人和闲暇时间增多,单调、枯燥的城市生活、拥挤的交通、严重的污染、狭窄的住房等各类问题,迫使城市居民渴望外出旅游,走向大自然换换新鲜的环境。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需求背景。同时,黔西南州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丰富资源,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独特的类型多样的乡村景观等,这些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民风习俗、近几年来,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关资料显示,黔西南州已有农家乐70多户,截至2003年9月,经营收入已达50多万元,其中著名的万峰林农家乐经营收入占了全州农家乐的80%。2003年成功举办的万峰林乡村金秋旅就有33户,游节,办节所需1000多万元经费全部由市场操作完成,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家乐的出现还有力地带动了群众养殖业、种植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2007年黔西南州除争取50户以在旅游住宿设施建设方面,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上农户进入全省乡村旅游旅舍建设,每户补助5000元建设的计划外,黔西南州和各县市还要安排50户的地方同类项目。这些都为黔西南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2010年年底,黔西南州旅游接待住宿量的统计:三星以上的酒店宾馆数量,农家客栈数量,旅游接待客房2546间。五星级1家,在建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2家,待评7家;三星级9家,待评3家;二星级7家,定点酒店18家;乡村旅舍688家。其中,以重点景区和建设了一批绿色环保酒店、中低档的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自驾车乡村旅游点为依托,野营露宿基地、乡村旅馆,鼓励城镇和景区居民投资改造住房设施建设家庭旅馆。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游客接待方面,黔西南州最近5年的游客人数、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者、过夜人数、旅游总收入的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单位:万人次,亿元):表1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接待人数130.5274.63210.46395.95442272.2206.63390.61437.52.343.835.354.51177.3978.422005~2009年年度接待情况海外游人过夜游客旅游总收入4.110.1514.1522.8523国内游人(资料来源于旅游局)·270·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统计数据显示,黔西南州旅游发展多以乡村旅游为主,从旅游收入来看,乡村旅游发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展出现良好的状态,总的来说,目前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6种类型:“农家乐”,第一种:以农家独特田园风光为依托,以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如万峰林的农“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已是目前乡村旅游中比较盛行的活动,旅家乐。开展的游者在享受质朴的田园风光时,深入到农户家庭去,同吃同住体验真正的农家生活。第二种:以惊险刺激的漂流旅游为依托,如兴义市马岭河峡谷开展的漂流活动,让游客体验惊险刺激。第三种:以成片花园、果园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园艺习作为主题的花果观赏,如兴义市顶校桃花节。第四种:以乡村布依族苗族风土民情为依托,以民俗旅游为主题,为游人提供农家风“民俗型”味服务的旅游,如贞丰布依族苗族民风民俗;万峰林布依族村寨,让游客体验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服饰、乡村手工艺品、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等。第五种:以乡村山区森林植被为依托的生态观光型。第六种:以工业旅游为依托,如贵州醇酒厂。其他还有地质科普旅游,如喀斯特地貌科考等,这类型发展比较单一和薄弱。二、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黔西南州乡村旅游汇集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质科普旅游、体育参与旅游、红色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多元化旅有时出现了各类旅游产品相互依衬、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同游产品,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引导不够、规模小目前黔西南州已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大多数还处于自发性阶段,政府的规范指导不够,因而导致不同旅游地之间信息不畅,缺乏地方互动,并存在雷同化倾向。另一方面,除少数村寨的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外,其余大多数的乡村旅游开发仍然呈现出一种自发状态,普遍存在地区分布和组织形式零散,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并且相关产业不配套,缺乏现代旅游服务意识,还存在着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二)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发展各项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石,对于旅游行业尤其如此。黔西南州乡村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交通问题突出,表现在通行路面等级低、路况差,同时通信落后、信息不畅,造成旅游者出入不便,可进入性条件差。另外,黔西南州乡村居住及环境卫生等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饮水和厕所的卫生条件较差。因黔西南州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与旅游者的需求相差甚远,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另外,黔西南州在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化管理方面有待改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礼仪和文明用·271·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语尚需要大力培训;二是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点)的解说系统、标志系统、急救服务、金没有多语种解译,安全提示标示和残疾人服务设施十分融服务系统不规范和不完善,缺乏。(三)市场营销渠道狭窄,宣传力度不够黔西南州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是以农户为主体的个体经营者,具有市场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掌握不足的特点,加上乡村旅游经营的季节性、小规模性,导致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还处于等客上门阶段,几乎没有主动出击开拓市场的专业经营行为。目前,黔西南州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采用最多的宣传促销手段是发名片、通过熟人介绍等方式,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销售系统,游客到乡村旅游景区消费主要靠口碑宣传和一些经营户散发的宣传资料,景点知名度不高。此外,近两年黔西南州也利用网络进行有关乡村旅游信息网的宣传,但大部分经营户并未加入这些营销网络。(四)产品结构单一,品牌不突出,产品雷同目前黔西南州提供的乡村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于单一的观光旅游,使它与传统的观光只是观赏的对象不同而己,产品的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产品相比,游客的重游率。不仅缺乏体现旅游者参与性的深度旅游,很少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导致游客在乡村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而且在丰富旅游活体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延长旅行时间,提供食、住、行、娱、购、游一体的全套旅游服务方面都有所不足。动项目,另外,黔西南州各主要乡村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雷同,没有突出的品牌和核心景点,没有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项目设计。使得开发类型单一,产品之间差异小,个性化不突出,旅游项目不外乎赏花摘果、生态园林观光、乡村民俗风情等,休闲娱乐亦不过打麻将、棋牌活动、浴足、保健和卡拉OK等活动,这些产品自乡村旅游发展之初沿袭至今,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各地差不多,千人一面,未脱离观光的特征,忽视内涵的“农家乐”挖掘,大多表现为等形式,导致旅游者停留时间短。而能够体现乡村旅游特色的农事体验型、乡村康体健身型的旅游产品十分缺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三、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针对上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黔西南州的实际情况,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强政府引导,促进规范化,扩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目前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大多还局限于低层次的“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为主,存在内容单一、模式生硬、管理落后、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以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并扩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272·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加大财政导向性投入不论是景点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单靠农民自身的投入既不合情理,也不现实。需要加大财政导向性投入,在水、电、道路、交通、管网、电信、标志、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方促进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面,另外,加强政府引导,开展乡村旅游调研,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如贵州省旅游局于2007年8月20日至25日在黔西南州(贞丰县纳孔2007年8村、兴仁县鲤鱼坝村、兴义市纳灰村等地)开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件调研。其中,月20日至22日,调研组在贞丰县珉谷镇这旗村和者相镇纳孔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走访部分群众以及“农家乐”经营户等方式,认真了解村寨主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创业情况,乡村旅游开发中人力情况,乡村旅游开发对村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乡村旅游开发、设施建设对村寨环境的影响,乡村旅游投、融资与利益分配,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等情况。通过乡村旅游调研,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2.扩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五一”黔西南州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有很大发展空间。从取消黄金周,新的法定休假“清明”、“五一”、“端午”4个小假,制度形成和“中秋”这必然促进大城市居民近距离休闲娱乐,可以预见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城市近郊游将快速发展。另外,我国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也将推动城市近郊乡村度假旅游快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式,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应充分挖掘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壮大乡村旅游规模。(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努力完善以交通、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特色村寨景观建设和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与乡村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比如黔西南州今后应在差异化上下工夫,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住宿产品结构,在条件适宜的乡村旅游地开发建设一批青年旅舍、度假公寓、露营帐篷和汽车旅馆,逐步形成合理的乡村旅游住宿设施结构。同时,要着重注意乡村环境卫生,因为环境卫生对发展乡村旅游意义重大,却又容易被忽视。特别要处理好乡村旅游景点污水横流、垃圾、厕所等问题。另外,要提升黔西南州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黔西南州相关各方应努力推进标准化服务,县、景区旅游管理部门联动,组织乡村业务培训,对其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文明服务、着装整洁方面按标准审核,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服务意识、食品卫生知识、旅游文化常识、接待礼仪礼貌、餐饮客房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应以乡村旅游地创“星”和乡村旅游接待设施评星为主渠道,推动乡村旅游景区(点)标示标牌、多语种导游解说、安全提示、急救保险及金融服务等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273·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三)开展多方合作的市场营销,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发展黔西南州乡村旅游,除了政府的主导与支持外,在市场营销中开展多方合作、综合开发是非常必要的,与媒体、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旅行社、旅游景区加强合作,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营销系统。在宣传促销方面形成横纵向的网络体系,一是加强与媒体合作。通过媒体搭建信息平台,强力推介旅游产品,特别是网络营销具有廉价、速度快、影响面宽、服务功能强、信息全面而又易形成个性特色的优势,更适宜乡村旅游的营销。二是加强与大的旅游景区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与旅行社包装,对游客的推介、招揽,实现景点与旅行社双合作。通过旅行社对旅游资源的整合、赢。此外,开展与研究机构合作,挖掘整理民俗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品位,也很重要。(四)挖掘地方特色,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1.建设秀美的乡村风景,打破传统的观光旅游黔西南州各乡村旅游点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建成一村一品,如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的田园风景、错落有致的少数民族建筑布局、气势磅礴的万峰林、幽竹篱茅舍、静迷人的三岔河、出神人化的双乳峰、贞丰三岔河等景点以及多姿多彩、浓郁淳朴的民族应突出本村的产品亮点,打破传统的观光旅游。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风情和人文景观等,:“磅礴数千里,万峰林的优美田园风光,徐霞客赞叹这片连接广西、云南的峰林为西南形,:“天下山峰何其多,。将万峰林开展成为胜”相传还发出这样的赞叹惟有此处峰成林”“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体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让游客体验曲径通幽集“农家乐”。小桥流水的田园风景、错落有致的的竹篱茅舍、2.开发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旅游产品民风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上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对游客吸引力很大,是城乡之间可供交流的重要资源。少数民族的建筑、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工具、婚丧礼俗、节庆活动、娱乐竞技甚至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民间文学已经成为旅游者体验民风民俗的载体。首先,黔西南州应充分挖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宝贵的民间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晴隆阿妹戚托》;贞丰左旗苗多彩绚丽的布依族服饰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族歌舞;贞丰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布依族查白歌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布依族民“八音坐唱”。此外,族音乐的活化石的其他民间民俗文化也是十分丰富的,如“古乐八、、“苗族古歌”、“苗族绝技”、布依戏龙舞、狮舞、祭祀舞等,都很有地方特色,具有很音”大的开发潜力。另外,还可以开发利用民歌、渔歌、戏曲、杂耍等民间文化,并确保健康情趣,又防止民族文化失真。对这些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整合和包装,打造出极富吸引力的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文化旅游产品,其次,黔西南州布依族一些传统乐器或工艺品,也可以开发成旅游商品。如传统乐唢呐、铜鼓等,都可以做成模型,就像黔东南把芦笙做成模型一样,客人买回家器如勒友、·274·

  黔西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可以当摆设。布依族的花格布很有特色,可以开发成各种日用品。布依族传统服饰和挑如手巾、鞋垫等,都可以开发为旅游商品。花制品,3.发展体验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性第一,以游客尽情感受乡村的田园野趣为立足点,发展休闲体验项目。从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来看,参与性活动内容正在逐步深入,已经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一大卖。“住农家房、点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已是目前乡村旅游中比较盛行的活动,旅游者在享受质朴的田园风光时,深入到农户家庭去,同吃同住体验真正的农家生活。第二,探险刺激的体验旅游。黔西南州马岭河峡谷是开展游客体验旅游的地方。它“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位于兴义城东北6千米,被誉为在马岭河峡谷游览,你将感受大。“云奇石更奇,。马岭河峡谷是自然的无限神奇奇绝画难比;写奇惟有诗,诗在空山里”空山里的一首诗!游客可以体验在马岭河峡谷漂流的惊险刺激。“自然生态观光(以农家田园观光为依托)、第三,万峰湖休闲游。该区可以打造为集,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水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以建立“水上乐园”开展“垂钓”旅游活动。4.打造独特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食”同样是游客的最爱之一。在进行黔西南州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时,应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观赏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边体验风格迥异的饮食方式。同,时,要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保持乡村饮食的“自然本味”彰显自然本色和突出地域特色。目前很多乡村旅游都满足于搞一点农家乐餐饮小吃,这固然也可以增加收入,但赢利空间小。我们可以设法开发品种丰富的旅游商品,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产品或食品。比如糯米制品,包括粽子、耳块粑、花米饭等,可以结合特色农业产品开发,引进糯谷和梗稻优良品种,既可以出售优质糯米,也可以加工成成品出售。【参考文献】[1]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J].旅游学刊,2005,(1).[2]黔西南州做活乡村旅游“农家乐”户均年入7万http://www.gog.com.cn04-03-0421:31.[3]中共黔西南州委办公室文件州党办发〔2007〕21号www.qxn.gov.cn/Detail/QxnGov.File/3872.ht-ml.[4]肖佑兴,J].旅游科学,2001(3):11-13.明庆忠.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5]邵琪伟,J],2007,(1).发展乡村旅游要按规律防盲目决策盲目开发[[6]余骥.乡村旅游市场特征论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6).[7]杨胜明.乡村旅游———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之路[C].乡村旅游国际论坛文集,2006:188-192.[8]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王云才.现代乡村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10]沈和江.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影响及表现形态[C].乡村旅游国际论坛文集,2006:27-278.·275·

篇二: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吴兰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正日益兴起,深化乡村旅游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浮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程序等对策,势在必行。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Ruraltourism)尚没有达成统一的界定认识,但一般都认为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地区原来就存在的田野、草场等典型的自然的景观、传统民居建筑和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展农村休闲游和农业田园生态游的基础上,进行小规模会议接待、素质拓展训练营以及渔猎、滑雪、漂流等与健康、文化、教育相关的各种休闲活动项目的旅游方式,一般来说,乡村旅游大都注意宣传、强调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关系,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当前,乡村旅游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如观光采摘农业、农家乐、民俗村等,带动观赏类的经济作物如桃花、荷花等的种植,其中餐饮接待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经营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开始较积极的推介民俗文化消费,这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表现的比较突出;将农村景区化,用景观意识建设农村,用旅游理念经营农业,培养新型农民,使乡村民居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环保、生态、文化旅游强劲发展势头。总之,未来乡村旅游前景看好。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乡村旅游从业

  者大都是从农民直接转型而来,其乡村旅游运营经验必然存在不足;而另一方面,高校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总结相

  对滞后,加之,受乡村旅游所遇到的交通、区位等自身经营条件的限制,应该改来说,社会各界对我国乡村旅游必然存在一些认识偏差,肯定会制约我国乡村旅游的业绩提高和健康发展。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乡村旅游者研究不足;乡村旅游经营上没有针对性,乡村旅游产品所具有的特色少、同质化贩卖严重,对乡村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欠缺后劲;乡村旅游缺乏规划和策划,开发粗制滥造,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乡村旅游景点或者景区比较分散,旅游者不得不为此付出不必要的时间、体力、金钱以及心理成本。再就是,乡村旅游方面的专门或者本土人才严重缺乏在很多情形下都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无用讳言,国内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管理相当不规范,为人诟病,积重难返。其他因素,诸如乡村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三、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对策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要以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魂,逐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要综合考虑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所涉及的人口、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现实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影响因素。

  (一)乡村旅游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开发设计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铁律,确保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涸泽而渔。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围绕乡村旅游提出游居、场景时代等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

  (二).规范开发程序

  保证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满足社区公众的需求和符合社区居民的利益,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修订,千方百计筹集发展资金,本土乡民切忌目光短浅眼红投资者收益,鼓励引入乡村以外的社会资金投入,使乡村旅游开发如期投入运营。乡村旅游的开发始终要照顾到当地农民的利益,切切实实使当地农民因乡村旅游受益,减少相关发展阻力。

  (三)要注意理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积极实施对民居建筑和村落文化空间的保护,理顺产权归属与相关制度安排以及管理模式与利益分配机制;科学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积极对接城市空间发展、产业调整、以及文化挖掘等多方面诉求,放大乡村旅游的空间整合力,提供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框架,妥善科学规划农林景观生态缓冲区,营造乡村田园生态环境氛围,防止过度扩张,合理保留村落内自然机理的生命力、生机勃勃的人文景观和村落的灵魂,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保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需要注意抓住机遇、提升认识水平,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走合作发展模式发挥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和拉动功能,加快产业化进程。(五)认真开展乡村旅游者的相关研究

  要重视研究乡村旅游者行为,搞清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他们在具体的乡村旅游过程中的认知、决策状况,对满意度不高的旅游体验要积极组织补救,减少旅游者的后悔情绪,提高其本人以及周边人群的和满意度和重游次数。通过乡村旅游者行为动机、认知行为、体验行为、重游体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找出乡村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能力等多方面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乡村旅游设计、开

  发和管理工作。注意调查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文化层次、消费惯性、职业类别等统计因素,摸清游客基本特征,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的主题特征、产品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出现旅游失误时,及时给予服务补救,尽量使乡村旅游游客的实际游感与其出发时候的期望值达成一致,有过之而无不及,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发掘重游游客的市场潜力。

  综上,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切实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在特色、品牌和绿色生态等方面为着力点,通过长期探索,不断实践改进,最终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篇三: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吴建华

  郑向敏

  (华侨大学旅游系,福建362021)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作为一种

  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但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许乡村旅游区在一哄而上的风光过后,已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1、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乡村旅游区涉及农村社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力度差,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问题方面无人管理、互相推委,经营者的利益、游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无力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

  2、相应的政策法规欠缺

  目前,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无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这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3、缺乏整体规划控制

  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巨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有限

  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状况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对

  1

  开发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条件认识不足。他们往往简单以为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开发利用便能建成乡村旅游区,对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基础、乡村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基础、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投资条件等认识不足。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凭热情、“摸着石头过河”办旅游,对最终会把乡村旅游办成什么样,能形成什么样的规模和影响心中无数。

  其次表现在对乡村旅游的市场认识不足上。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与开发商总是一相情愿地把所有的城市居民纳入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范围。其实,乡村旅游对居住在具有城乡一体化特征的中小城市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低,市民对城市附近的乡村较为了解,乡村风景对他们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旅游欲望不如大城市的居民那样强烈。因此,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该是那些高度商业化的大、中城市。

  此外还表现在经营理念与经营意识上。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三)无序盲目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这些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1)在空气品质方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人的进入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在日益下降。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扬起的尘埃、旅游区内餐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在影响着乡村旅游地的空气质量。

  (2)在环境卫生方面,固体垃圾污染问题严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食品袋,经营者遗留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河岸、田间到处可见,严重地影响了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

  (3)在植被保护方面,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积正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性的建设、无规划的道路、餐馆、娱乐场所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与践踏都是乡村旅游地的植被被破坏的祸首。

  2、对社区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有俩个方面。一是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由于参加乡村旅游的旅游者一般都来自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城市游客的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同化导致城乡差别的日趋缩小或最终消失,乡村也就因此失去对都市

  2

  旅游者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也将会不复存在。二是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被破坏。由于高消费、时髦的城市游客的进入,撤消居民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诱导下将产生极端思想,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感到不满,向往游客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从而使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私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多,影响乡村社区秩序的安定,这将从另一方面断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尽管各乡村旅游区开发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它的投入,但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五)产品系列化、深度化不够

  第一,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重复较多,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第二,产品粗糙、深度开发不够。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劲。此外,坐等上门、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力度不强等原因也使乡村旅游难以适应目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对地方旅游经营者而言,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而言,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解决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应从这五方面入手。

  (一)

  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1、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

  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绿洲仙境”----小张庄,江苏“江南农村”----周庄等都是靠这种方式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意象,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

  3

  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和氛围是都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保持乡村旅游产品的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不减的基础。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乡村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天趣、闲趣、野趣融和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2、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我国地大物博,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乡村旅游才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才能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更钟情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3、注重产品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如可让旅游者与渔民一起随船撒网捕鱼,和农民一起防线织布,制作工艺品、绿色食品,一起参加民族节庆活动;可以根据季节的推移、经济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识性和乐趣性的、新的农家旅游项目,如举行采茶节、竹笋宴、桃花节、杨梅节、百合宴等。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旅游者体验返璞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旅游者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满足旅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决定出游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除了一般旅游共有的安全问题外,乡村旅游安全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农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问题。由于乡村旅游参与性强,而游客又不熟悉农村的农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于操作不当而出现安全问题。二是农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肤过敏问题。如游客可能因为农田中的肥料、残余农药等引起皮肤骚痒,在果园中活动也可能因某种植物花粉引起皮肤不适等等。所以对游客参与性项目要加强监导,以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安全。

  (二)政府主导、健全相应管理体制、实施规范化管理

  要使乡村旅游持续、协调和健康的发展,必须采用政府主导,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乡村旅游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出乡村旅游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4

  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和社会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地是一个整体,有着整体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为广大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旅游地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例如,成都龙泉驿区把乡村旅游纳入该区旅游局管理的工作范围,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各方支持、发挥优势、大办旅游”的方针,把争创国家级花果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目标,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地位。

  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乡村旅游的经营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乡村旅游地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应可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的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确实保护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底子薄,经营者素质低,要实施规范化管理,就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育。首先,要对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在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承担开展乡村旅游的各项工作。其次,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以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方法培养一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三,应注意从本地农民中培养一批导游人员,以密切旅游区和当地农民的相互关系。

  (三)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实行规模化经营

  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实施一体化、联合化经营是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在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上,要加强乡村旅游地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信、厕所等问题。应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由于乡村旅游地的旅游者大多来自都市,他们习惯于都市生活的清洁和环境卫生标准,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在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方面,要大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龙灯、高桥、吹打乐、花鼓、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将乡村旅游开发纳入城市旅游大系统中统一规划和建设,是形成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旅游大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可以使城乡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平衡旅游淡旺季,共享市场,形成循环顺畅、功能增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乡村旅游系统;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条件,加大投入,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建立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四: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篇五: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博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5期

  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已成为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和行为,以其自身特点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未得到充分显现。

  乡村旅游在起始阶段,一般以一些有一定实力、一定专长、意识比较超前的农户自发组织开展为主。既有农垦个体或合伙经营,也有村集体投资经营,一些较有实力的公司、集团等城市资本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开发,他们注重追求产品的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地方政府主导的力度明显加大,乡村旅游已纳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旅游业全新的增长点着力扶持和培育。

  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到位、管理水平的滞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产品结构的单一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严重了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许多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造成物力、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由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大多没有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很多是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管理乡村生态旅游区进行管理。他们品牌意识淡薄,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很难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乡村生态旅游区中的基础设施简陋、设备不足,乡村通达性较差,乡村生态旅游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系统也亟待建设,给旅游业的发展造成较大障碍。

  再次,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商品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各种乡村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产品雷同、品位不高,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

  另外,乡村原有的空气品质也正伴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在日益下降,固体垃圾污染问题严重,旅游地的植被由于未受到合理的保护而使得面积也在逐步在减少。综合目前乡村旅游的现状和瓶颈,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及措施:

篇六: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摘

  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在产业整体规划、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搞好整体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从业者的专业培训和环保意识。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规划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建筑景观、聚落景观、传统劳作、农耕文化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为旅游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形式。发展乡村旅游业,可加强城乡交流,改善农村自然环境,刺激消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涌现。目前,全国已建成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已占国内旅游收入总额的21.5%。从乡村旅游的发展类型看,可分为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近年来发展很快。它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其离市区近、消费低、环境清幽、轻松休闲的特点适应了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是在成熟风景区的发展基础上,旅游产业向景区周围的乡村扩散,形成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如黄山旅游景区周边的皖南古村旅游就是典型的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它将皖南古村落旅游与黄山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这两个旅游点得到互补发展,而且还丰富了观光内容,有利于当地开发具有深厚徽州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商品,促进了黄山景区边缘

  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是许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多民族文化遗产而发展起来的民族村寨旅游,已日渐成为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具特色的旅游类型之一。

  二、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产品结构单一

  由于乡村旅游的短期效益明显,进入门槛低,导致一些地方在开发乡村旅游时,没有将其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中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甚至一些地方在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和客源基础的情况下,盲目开发旅游项目,提供的产品层次较低,服务项目

  大同小异,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特色不强,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难以形成旅游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许多乡村旅游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的“农家乐”模式。这些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没有特色,留给旅游者的印象只有“千村一面”之感,不仅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要,而且很容易造成经营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增大市场风险,导致开发效益的下降。

  (二)与乡村旅游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大多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开发资金有限,大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难以适应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电话等公共设施简陋,宾馆、饭店等食宿设施条件差,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乏,卫生状况难以让游客满意,电视信号不清晰,通讯信号差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地接待水平不高。近年来,自驾车游发展迅速,驱车前往乡村的旅游者越来越多,而一些乡村的道路设施不完善,导致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或道路狭窄崎岖阻碍旅游车辆通行。

  (三)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

  乡村旅游由于不需要很多资金投入,成本较低,导致从业者众多,经营混乱,缺乏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不规范表现在:第一,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很多项目没有申报,未经专家论证,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发展现象严重。第二,旅游项目尚未纳入旅游部门的管理范围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有的村、户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也开张经营。第三,任意定价,价格过高,蒙客、宰客现象比较普遍。第四,管理和导游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第五,对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第六,管理体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涉及的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不协调,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四)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大量使用无机肥、催熟剂等造成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农作物品质下降。旅游地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意识淡薄,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不强。另外,乡村旅游目前在我国基本属于大众旅游,旅游者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欠缺或淡薄,随意丢弃垃圾,车辆、人流碾压、践踏农田草地等行为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三、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乡村旅游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问题。解决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坚持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求应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效管理为前提,乡村旅游地应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项目并实施有效控制,要把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到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中。在乡

  村旅游开发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激发对所在地文化的尊重、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其经营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并对旅游者加强尊重旅游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以保持乡村旅游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旅游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应给予足够重视,这是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建立“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可持续经营模式。要坚持乡村旅游利益化和持续化的统一,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营效益相结合,使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搞好乡村旅游业的整体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业要因地制宜,搞好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其原则是:一要发挥区位优势,尽可能靠近城市及旅游区,以便就近吸引更多的游客。二要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三要坚持市场导向,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四要发挥综合效益,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乡村旅游区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及客源市场等问题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目的地。

  (三)提高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加强乡村旅游区公共设施和食宿设备的建设。应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

  (四)大力开发旅游地特色产品

  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内涵,充分体现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所具有的“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特性,展示其绿色、环保的环境氛围和闲情、野趣的意境,同时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表现形式。在保护旅游地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和天然、闲情、野趣融合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具独特魅力。

  (五)政府要发挥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管理手段,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业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六)加强从业者的专业培训和环保意识

  要对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其学习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使他们能承担起乡村旅游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方法培养乡村旅游管理人才,为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从业者也要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并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可采用书面材料和门票、宣传册等宣传教育方式唤起游客崇尚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可采用在景区树立警示牌、挂宣传条幅的形式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1]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卢

  松,陆

  林,凌善金.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研究,2003,(4).[3]龙启德.贵州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3).[4]李加林,童亿勤.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透视[J].宁波大学学报,2009,(1).[5]杨

  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9,(1).

篇七: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中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与国外乡村旅游相?,仍然存在着诸多不?,有些问题甚??常严重。1.“不良开发”现象突出中国乡村旅游“不良开发”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是模仿开发,缺乏创新。如国内模仿国外、后开发地区模仿新开发地区等。?是盲?开发。如有的地?在缺乏乡村旅游的根本属性“乡村性”之基本开发条件的情况下,硬性上马,盲?开发乡村旅游;有的地?虽然具备“乡村性”特征,但由于不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在兴建旅游设施的过程中追求豪华和舒适,在住房兴建和装修时向城?看齐,甚?过分洋化。三是过度开发。如有的地?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兴??,甚?以牺牲?然环境为代价,?肆兴建旅游设施;有的地?则不顾实际情况,?哄?上,导致乡村旅游景点(区)过分集中。2.经营项?单调,服务质量不?经营项??较单调,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经营存在的问题之?。从总体看,我国乡村旅游经营项?较多,但从个体看,?多数旅游点旅游项?单?,只有简单的吃、住、棋牌和观光,乡村旅游的其他要素发挥得不够。我国不少地区陆续出台了?些乡村旅游规范和标准,但由于对经营乡村旅游的农户培训和监管不到位,因?住宿和餐饮价格不统?,乱收费现象?较普遍,尤其在?些知名度?较?的地区,此种现象更为严重。如2012年春节期间,不少媒体都报道过“哈尔滨雪乡游”、“海南岛滨海乡村游”,都出现了严重的乱收费现象以及宰客和坑客事件。此外,乡村旅游主体经营者以“赢利”为主要?的,缺乏最基本的服务意识,服务?平较差,尤其是体验性的旅游项?不多,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质量。3.管理缺失,监管不到位我国乡村旅游管理缺失、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也很突出。不少地?都存在着农户?证经营“农家乐”及其他乡村旅游项?的现象。2015年3?,通过对?州郊区“农家乐”进?调查发现:被调查的100户“农家乐”中,有56.5%未领经营牌照;2012年10?27?,“中国农?(荆门)国际乡村旅游论坛”组织实地考察,乡村旅游景点(区)垃圾乱放,河流不洁,植被遭损。脏、乱、差现象?常突出。4.设施有待完善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国外相?,依然存在诸多不?。如旅游景区内道路设施较差,卫?设施不?,休闲场所简陋。景区与外界的交通不便,如湖北荆州彭墩乡村旅游景区,距市区约20公?,既?公交车通市区,也?的?达市区,游客出?,需中介?联络,既费时,?多交费,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5.安全问题?较突出在安全问题上,我国乡村旅游也?较突出。住宿不太安全,不少农家房间配备的是最普通的家庭式?房门。防盗措施不到位,?任何防盗门、防盗窗,游客财产被盗现象时有发?。如2007年5?9?,李??等在怀柔雁栖镇上官地村的?户农家院?住,随?值钱的物品悉数被盗。房间内没有任何防?设施设备。餐饮不安全,服务?员卫?意识不强,在?物准备、制作过程中,服务?员不注意??的卫?。?餐环境不卫?,苍蝇乱飞,?物中毒案例甚多。如2008年9?13?,32名游客在?西沟王芳农家乐就餐后出现头晕、??、上吐下泄症状,全体?物中毒。游览不安全,不少景区内的游览道路?常狭窄,加之旅游线路有限,如遇旅游旺季,因拥挤?撞伤的事故频频发?。社会公共安全存在问题,受经济利益驱动,?些乡村旅游?的地出现了欺客宰客现象,欺?霸市、打骂、抢劫游客的?社会暴?现象时有发?,给游客?命财产安全造成巨?的威胁。6.环境破坏时有发?在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过程中,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些地?在进?乡村旅游项?开发时,树?被砍、?体被挖、古屋被拆、湖塘被填,使不少乡村旅游地失去了原有的?然?态魅?,优美的?然环境遭到破坏。有的地?则盲?追求景观的“洋”化和时尚化,?兴??,破坏了乡村?然景观的原真性。还有?些地?因车多、?多以及?些不良?为,导致农村地区空?、地表?受到污染,优美的?然环境遭到破坏。?些地?因乡村建筑商业化、城市化?破坏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并导致乡村的服饰?化、乡村民俗、农耕?化等逐渐被异化?丧失其本?应有的魅?。

篇八: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县人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态势较。但是随县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相对不便。虽然村村通公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本的交通状况,但某些景区旅游路线道路太窄,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比如唐镇华宝山村,道路太窄、错车困难。二是接待能力有限。游客的吃住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尚市镇群金村“桃花化节”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体验,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总体接待能力,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2.市场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虽然乡村自然风景优美,化底蕴深厚,但名城风貌、自然生态资源特色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二是“六要素”挖掘不够。“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产业的六要素。只有充分挖掘此六要素,才能形成完善和成熟的旅游市场,最终拉动地方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是如此。从目前随县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来看,仍然存在旅游六要素挖掘不够、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过短的问题。例如尚市桃花节主要靠卖油桃增加农民收入,桃花节作为乡村旅游的产业带动效果并不明显。此外,神农牡丹谷、草店芍药园等景点的季节性过强,无法形成持久动力。也就是说,目前随县乡村旅游精品多以半日游为主,留不住人,经济带动效果不显著。

  3.瓶颈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瓶颈。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初期投入大,见效相对较慢。有些投资人在早期难以准确预判

  投资金额,结果容易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二是技术瓶颈。不少乡村旅游以经济作物为基础,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手段做支撑,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信息瓶颈。不少旅游企业在发展初期缺少国内市场、市内市场调查,造成信息不对称。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食宿等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游客出游提供方便。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解决乡村旅游资金投入问题。

  3.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发挥随县人底蕴深厚的优势,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如舞狮、高桥、吹打乐、花鼓、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4.与高校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合理配置和共享双方资源,使双方的优势得到最佳互补。引进高校人才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管理。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提供经济作物种植技能培训。

  5.合理规划,形成随县旅游品牌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打造出具有随县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6.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生态、民俗化、特色农业、林业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让农民参与旅游产业,实现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吸纳村民参与景区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篇九: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浅谈武隆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白马镇

  李俊弘

  乡村旅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平常所说的“农家乐”,其实这只是片面理解,乡村旅游,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是一种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对偏远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隆作为一个工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旅游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发展蓬勃、异军突起,为世人所瞩目。当然,由于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营理念、营销渠道、竞争意识、基础设施、科学规划等方面滞后问题。下面,本人从武隆的实际出发,浅谈己论,以抛砖引玉,也算是共同为武隆乡村旅游发展出谋献策,但仅供参考。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一)资源优势。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的结合部,依托重庆,背靠涪陵;铁路、公路、水运及在建的航空,交通十分便利,加之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接待人次逐年增多,原来看似平凡的“穷山恶水”遥身一变就成了十分珍贵的乡村旅游资源,“穷乡僻壤”成为了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清新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的首选地。

  一是有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武隆县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等高山云缠雾绕,清新凉爽,山青水秀林美;万峰、穆杨沟、肖家沟等一些半山地区梯田重迭,风光旖旎。凤来庙娅等水乡平畴沃野,稻浪起伏,菜花飘香,无不以其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游人。

  二是有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我县有四个少数民族乡镇,分布着以苗族、土家族和仡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他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

  三是有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远近游人的欢迎。如舞龙、舞狮子、划龙船,摆手舞、苗鼓、木叶哨、土家山歌,木雕、石雕、布鞋、草编、竹编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对广大的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四是有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以奇趣,而且还可为游客提借憩息的场所。以土家吊脚楼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三合院、四合院武隆传统民居,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有的甚至飞檐翘角,乡韵无穷,令人叫绝,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

  五是有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诸如老牛拉犁、摘新茶、做豆腐、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二)区位优势。武隆境内319国道、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横贯全境,乌江航道连接东西,加上南涪铁路、涪南高速公路和正在启动仙女山机场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特别是渝怀铁路和渝湘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改变了武隆的战略区位,使武隆不仅融入了重庆主城区1小时经济圈,而且对接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公路与通往各乡村旅游接待点的主干道衔接,交通状况极为便利,很适合休闲度假和自驾游的驴友观光休闲和度假。

  (三)政策优势。武隆县正在实施“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并已开启了“中国武隆公园”建设新征程,将启动打造中国武隆公园的计划,必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建设水利、道路、电力等一系列的农村基础设施,对全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景区优势。武隆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而且,这些旅游景区景点级别高、数量多、品质好、游客多,影响大,加之营销广,对武隆乡村旅游发展极有好处。

  (五)客源优势。武隆乡村旅游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非常旺盛,体现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重庆、涪陵都是武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而这两个客源市场经济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出游意愿大,因此,武隆的乡村旅游具有充足的客源市场作为支撑。

  二、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有差距。在经营理念上,许多经营主体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主张少投入,多产出;采购质劣价低的菜品欺骗顾客,甚至克扣斤两;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在不愿走出本地去做比较;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的少,致力于树立乡村旅游形象的意识不强。

  (二)营销渠道较单一。在招徕客源上,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这种对朋友关系的依赖,说明经营户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

  (三)竞争意识较缺乏。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尤其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政府的引导。

  (四)接待设施不完善。一是公路交通和停车场影响了旅客。一些乡村旅游接待点公路交通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量,特别是节假日,一些地方常常会出现拥堵的现象。同时随着自驾游人数的逐渐增加,一些乡村旅游接待点停车场太小或者根本就没有停车场也成为影响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接待及附属设施不足难以留住游客。虽然近几年一些高山地区大兴土木新建了农家乐,农家乐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已无法满足节假日各类游客的需求,出现游客难以找地方就餐和住宿的现象;一些地方即使把游客留下来了,但是由于没有配套的附属设施,如网络、电视都不完备,旅客休闲度假的时间也不长。三

  是一些乡村旅游接待点饮水资源也不太好,达到不能满足旅客的需要。

  (五)统一规划未出台。一定程度上讲,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很多是农民自己干出来的,农民的勤劳加上市场的机遇造就了许多乡村旅游点的成功。但是,缺少科学的规划逐步成为我县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各地盲目发展,都主要凸显休闲纳凉一个主题,同质化竞争严重。这种缺乏规划或者说是低水平规划容易走向“盲目性+积极性=破坏性”。

  (六)配套产业没跟上。配套产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一。一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只是孤零零建了一些农家乐,没有相关的配套产业,使接待点失去了经济基础,乡村旅游失去了活力。游客到此也只是住得安逸,闲得心慌。

  三、当前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乡镇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其产

  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来讲,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对此,县、乡镇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二)突出行业引导。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赋予其更大职权,如重要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核权;乡村旅游价格建议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监查权等等,切实改变以往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模糊性,引导乡村旅游走向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基本方向。

  (三)科学编制规划。要整合区域乡村旅游资源,避免接待点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雷同。突出重点,择优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组,高层次的统一规划,科学策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以此来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如仙女山规划为度假型、白马山规

  划为休闲型、双河乡规划为体验型、后坪乡规划为探险型等,其余乡镇均可各自定位,先期进行探索,力争保持高位发展。

  (四)建设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乡村旅游是让游客住农家小院,但必须保证卫生、舒适,并解决入厕、洗澡等问题,可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传统民居、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从行来说,乡村旅游的交通工具应该适应当地自然的环境,要具备的灵活轻便的特色,它的设计应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之为旅游活动增添色彩,但进入乡村旅游接待点的主要交通大道一定要高标准建设。

  (五)抓好配套产业。一是依托和发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二是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和乡村体验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发展产业,既促进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就地销售,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

  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六)树立特色品牌。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使乡村旅游接待点动静相宜、高远辅成、横侧不同、常游常新。“一村一格”,重要的是体现差异,突出特色。要精心设计乡村民俗旅游,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体验民情风俗,参观村庄田园,让游客食宿农家、穿街走巷,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乡村生活。

  (七)挖掘乡村文化。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随着我国各地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巧打“特色牌”。乡村旅游只有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要的是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八)注重宣传营销。坚持把武隆乡村旅游作为武隆旅游的主打产品和营销重点之一,纳入全县旅游整体宣传促销计划,整体对外包装宣传营销。制订武隆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实施方案,科学设计

  各乡村旅游接待点宣传口号和徽标,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大美青海

  欢乐夏都”、“中国恋乡、不凡江津”等,借助市内外重要新闻媒体、信息网站、微信、微博和各种节庆等活动,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打响武隆乡村旅游品牌,提高武隆乡村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客源。

  (九)培养旅游人才。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外面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最好自己培养,这样既有助于增强服务的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十)加大资金投入。要使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得到完全的释放,必须要探索建立旅游开发的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

  (十一)坚持持续发展。目前我县乡村旅游处于上升势头,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在土地利用上,尽可能不

  11改变现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多重立体利用。因为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资源造成变化或者是破坏。“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努力探索在发展中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子。

  12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