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7-06 13:50:06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深化改革,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全面深化改革

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4篇

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篇1

第四讲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构成了“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1.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这场伟大革命在新时期的延续和发展,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

正如恩格斯所说: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不变的东西, 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离不开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通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们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实践证明, “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因此,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我国现阶段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 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 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 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 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躲不开绕不过。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确保到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看我们在改革上能否迈出新的重大步伐,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新的紧要关头, 如何坚持改革开放, 怎样进一步推进改革,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 以此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 这必将为中国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在这个意义上,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

2.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全面深化改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到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即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实现, 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乃至二十几年时间里,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 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 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 等等。而这些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 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既有体制改革, 也有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 制度的某些完善, 这些都是适应国家民族发展新要求、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

3.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不是依靠单纯的经济领域增长、要素投入来提升, 而是依靠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创新驱动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现阶段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 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为此, 现在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就是加快推进变革, 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期, 也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国正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如果不能保证增长动力和活力的持续性,我国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现阶段, 走出这紧要关口必由之路就在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 而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的关键就在于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 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国改革红利的潜力巨大, 以改革促发展的效应巨大。未来我国的发展, 如果要让潜在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而当前的改革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 才能形成改革合力, 使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才能通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而强大的动力支撑;

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说: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力, 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4. 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 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经过30 多年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改革, 我国各方面建设虽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也积累了一系列突出矛盾问题。所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国目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的难度加大, 改革的风险也加大。”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中高速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结构不合理, 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经济发展面临后起国家追赶和发展国家经济科技上占优势两面的竞争压力, 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 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 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等等。破解当前我国这些矛盾和问题, 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势头的关键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对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各方面矛盾和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出现和发展的, 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解决。而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不同以往的改革, 因为这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 改革难度之大, 前所未有。这就需要改革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 需要改革向前稳步推进。为此, 我们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才能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 攻克体制机制上的痼疾,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破解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 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注重各项改革的“碎片化” 改革, 也不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的线性推进的改革, 而是有方向、目标、重点的各项改革协同配合、系统推进的改革。

1.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明确的方向, 这个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活力优势充分结合起来,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与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又要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不能脱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存在, 它可以同私有制相结合, 其结果是一方面带来发展, 另一方面无限制地放大了市场经济的弊端, 带来了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 市场经济也可以同公有制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市场经济的弊端, 最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创新, 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伟大推进, 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贡献,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一个关键秘诀。因此,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 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 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 而是要使它更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是改革的政治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又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排除各种干扰, 坚定不移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其中,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制度层面的目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治理层面的目标, 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一方面, 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完善和发展的机制, 就是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 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 改变阻碍生产方式发展的上层建筑, 即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各种具体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 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体制和机制。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然而, 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的契机和动力, 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贴近国情实际, 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从传统治理走向现代治理的过程。对我国来说, 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治理, 从封闭条件下的管理走向开放条件下的治理的过程。这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现代化发展, 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 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 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 把各个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3.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对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也表明, 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我国推进改革的突破口, 始终是改革的重点。就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来讲, 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 这些体制机制障碍往往集中在经济领域, 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成为解决现有经济体制机制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 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 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往往决定着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进度,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我们就是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 紧紧抓牢抓实经济体制改革, 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从而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只有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要紧紧围绕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每个方面分别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前,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市场发育还不充分, 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未理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作用” 到现在的“决定性作用”, 体现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 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主体, 市场是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主体。换言之, 就是政府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 政府也有政府的定位, 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上, 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 让“看不见的手” 充分施展, 让“看得见的手” 真正有效。当然这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还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要理清。过去的改革讲政企分开, 现在还要讲政社分开, 该给市场的给市场, 该给社会的给社会, 政府做它自己该做的事, 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要点。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机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制度, 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公正高校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维护人民权益,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建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治,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体制改革始终, 体现在精神文化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就是要夯实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把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大国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结合起来。完善文化体制就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 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系就是建设相应的协调机制, 统筹服务实施网络建设,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在流动。社会体制改革是改革创新社会体制, 促进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此, 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 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 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收入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活力与和谐等方面深化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上五个方面的改革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内容, 其中,各个方面紧密联系, 相互交融, 具有关联性、系统性, 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位一体” 的布局。

5.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仅是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幸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使命。这要求我们党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 必须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 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 改革就失去意义, 也不可能持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 还应当看到, 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面对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当然,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 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 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 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哪里就需要改革;

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 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 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内在规律、增强信心勇气

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 一点都不亚于30 多年前的改革。对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这就是说, 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需要智慧, 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

需要政治信心、勇气和担当, 坚定不移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迈进。

1.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 以使各项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围绕如何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方法论, 这是我们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宝库。在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根据,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和精神动力, 实事求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这就是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 做到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的事实求是;

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 以改革实践的新经验和对规律的新认识,

不断实现思想的新解放。在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每一项改革又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系统, 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多种问题,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主次之分, 在当前全面改革中,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求得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三是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整体推进改革的视野来谋划和实现重点突破, 以一个个改革重点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 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在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 更要从大局出发, 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要避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任何举措, 都要从全局看问题, 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 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在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是提出改革系统方案;

摸着石头过河是用先行探索,取得改革的经验教训, 从实践中得真知, 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在摸着石头过河中, 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 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系统性, 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 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在现实中, 推进改革, 往往先选择若干农村、城市、企业, 进行试点, 然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 从全局的高度, 统筹协调, 制定规划, 整体推进。

在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是对改革的勇气和战略上的要求, 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敢于担当, 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是对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战术上的要求, 就是方向一定要准, 行驶一定要稳, 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二者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 一是在改革问题上要敢试、敢闯、敢干;

二是要重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遵循量变质变规律, 渐进地、稳步地推进改革;

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坚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积极稳步地全面深化改革。在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是全面深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关系。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 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动力。发展是硬道理, 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是改革的直接目的, 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中国的大局,是硬任务。只有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 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因此,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要做到扭住深化改革这个主题、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社会稳定。

2.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勇气

从历史和现实看, 虽然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开创了新局面, 但现在又到了一个紧要关头, 当前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改革任务更加繁重。为此,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改革中的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 要冲破桎梏、革除积弊, 离不开攻坚克难的信心。相对于30 多年前, 当前改革难题更多、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没有披荆斩棘的决心、信心, 在改革中就会寸步难行。实践证明, 难题之所以为难题, 往往有其关节点、矛盾集中之处, 这个难题攻破了, 就可以为相关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减少障碍;

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为更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打开通道。攻坚克难的过程, 就是不断破障前行的过程。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 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不仅不能前进, 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因此, 信心至关重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 必然要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而触动利益、较真碰硬, 离不开自我革新的勇气。改革有困难, 不改革会更困难。如果没有那么一股劲, 不敢、不想、不愿触碰矛盾问题,不但改革无法深入推进, 发展也很难乘势而上。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勇气、胆识, 敢于出招、敢于得罪人、敢于突破既得利益, 真正让改革落地。我们必须有一种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实现伟大梦想而义无反顾的自觉选择, 能够着眼大局, 着眼长远,勇于做出牺牲。只有把眼界放得更远一些, 胸怀更开阔一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改革, 才能真正义无反顾地攻坚克难。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我们应当信心百倍, 勇气十足, 不怕阻力, 不畏艰难, 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这场伟大斗争中去, 为此,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系统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所阐释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 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明确目标, 厘清任务, 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遵循规律和方法, 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以更坚定的信心更豪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变成现实, 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坚持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历经30 多年改革开放的磨炼, 党中央对改革的驾驭能力大大增强, 领导改革的策略、技巧更加娴熟, 对改革总体蓝图的设计水平更加高超, 对改革形势的分析更加科学, 对改革将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冷静而清醒。尽管改革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能够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固化利益的险阻, 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攻关。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 各种诉求相互碰撞, 各种力量竞相作用, 我们要有战略定力, 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 坚持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始终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 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 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解放思想也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 从而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 形成改革合力。当然, 解放思想, 激发大胆探索的豪情, 并不意味着脱离实际、盲目蛮干, 而是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 稳步推进改革。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人民是历史创造者,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改革企盼, 注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让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篇2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高,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
  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建设成果。
  1、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干部职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整饬作风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制定并出台《霞寨镇干部职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建立镇纪委、监察室巡查制度,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懒、散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后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当年度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三是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至少利用3个晚上下村了解村情。
  2、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镇已在27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
  一是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修改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制度》,要求各窗口充分认识到提高工作效能的必要性和服务群众的严肃性,转变观念,履行岗位职责,严禁工作时间离岗、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和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制定《窗口部门执法服务职能工作制度》,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队伍。
  四是强化考评落实。制定《部门绩效评定细则》,将机关效能建设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实行绩效情况月登记和考评累积制,进一部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年终将对照考评细则兑现奖惩。
  3、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规范发文和召开会议制度》,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支出,节约会议精神;完善《“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实行“派餐单”制度,严格公车管理,减少经费支出。
  (二)深化农村产业结构改革。
  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结构优化。不断打造碧初文人名片,大力弘扬榜眼精神,提升乡村文化游;建设高寨富美乡村,推介特色蜜柚文化,培育特色文化名镇,推动农业观光游。国庆长假以来,高寨富美乡村共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极大促进当地群众创业激情,创收近20万元。
  二、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通过不断的探索发展,不仅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经验:一是根据霞寨镇实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出台《霞寨镇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对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定岗定责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二是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巩固和加强现有效益,不断深挖周碧初、榜眼府、高寨美丽乡村等文化资源,做大做响宣传文化品牌。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探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大胆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存在一定程度色求稳怕担风险保守理念;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力度还不大,对蜜柚的依赖性还比较高;三是真正探索的内容不够深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
  四、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突出深化改革工作,贯彻依法治国,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服务,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2、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难题,转变单一产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摒弃腐朽观念,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改革,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在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不断激发活力。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20XX年,我乡按照县“1+18”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共安福县委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意见》、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和各改革专项、专责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县委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办下发的其他相关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围绕市委、县委的工作部署,启动实施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乡20XX年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周祖华同志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站、所、办成员为小组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分赴各村督查、指导该项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自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加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在改革工作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按照改革要求各负其责,逐条抓好落实,从上到下一条线地进行贯彻落实。全乡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议5次,确保了该项活动深入人心。二是多次对乡、村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通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加深党员干部对相关业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彼此间交流经验和教训。为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整体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建立了乡直单位、部门联动机制,行政效率明显提升。整合乡镇站所办、卫生学校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各站所办联合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强各部门相关成员信息沟通,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不仅方便了群众到政府办事,提高了行政效能,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为打造服务型政府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
  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制。一是依托村级便民服务站将计生、土管等审批下放至村级为民服务站,代办村级权限业务,目前已在三个中心村建立了为民服务站;二是建立了代办联络员队伍,每个村派驻一名代办联络员,蹲村代办相关事项;三是建立了重点企业代办员制度,对辖区的重点企业派驻代办员,帮扶相关事项。
  二、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改革发展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突显,我乡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创新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目前,乡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乡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这既不利于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也不利于提高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无法形成有序交流的机制。
  二是经济综合实力上的差距。从纵向上看,近几年来我乡是大力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从横向上看,我们与部分乡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优势也正被赶超。目前我乡还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尤其缺乏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骨干项目。同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快发展的难度也很大。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细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及责任制执行情况专题报告等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四位一体”的决策机制。研究制定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20XX年,我乡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剖析根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实施流程再造,并与网上审批相对接,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捷有效的办事流程,进一步简政放权。
  我们要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种工作新局面。
  
  

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篇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是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还是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事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毅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35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5年的历程,再过35年,大约就到了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党的十八大着眼于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两个全面”的重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深化的。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如何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如何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
如何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
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推动。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篇4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2016年)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3、在十八届三中全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方法论,即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4、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要用(政府)的需求去填补。5、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C.行政。
6、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B.十八届三中全会)。7、(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8、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基本要求是(A、依法。
9、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10、(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自身合法、程序合法、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律要求。
11、坚持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的权威性)才能打破涉法涉诉案件信访的恶性循环。12、司法的生命在于(公正)。
13、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权益)。14、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让司法更加公平)。
15、严格按照法律和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国务院部门的领导职数是一正(两到四副)。16、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其中新提出的政府职能是(环境保护)。1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8、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道德教化)。19、从改革开放和现在,我国社会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20、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诞生于哪个国家?(英国)21、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2、下列属于政府定价领域的选项的是(资源类)。23、(区域性公共服务)归于地方事权。
24、(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自治。25、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
26、由于(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信访工作越来越复杂。27、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28、(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9、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中,(经济)改革是主线。
30、(诚实守信)要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行政机关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31、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我们要初步建成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在(居民收入统计)方面统计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3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
3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5、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36、在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与“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平安中国)37、(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38、(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39、我国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合理,特别是(财税体制)不合理。4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1、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B.十八届三中全会)。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20题)
21、(政府干预过多、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市场作用大打折扣。
2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是要建立资本(土地技术劳动知识产权)的相应制度。23、改革要从(加大宣传广泛动员解放思想)开始。
24、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政府法院检察院)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25、虽然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以上选项都正确)的矛盾仍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结构性问题。26、政府的角色应当包括保安员(裁判员监管员指导员主导员)。
2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8、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越位正位错位)问题一直存在。29、现在对财政的认识包括(财)和(政)两个方面。
30、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1、我国的市场体系不健全表现为(资本市场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健全劳动市场不健全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等问题。
3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压制遏制阻碍)市场作用的问题十分普遍。33、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搞活土地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农民“上楼”)几方面入手。
34、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35、建设法治社会,全社会要形成(.学法B.尊法C.守法D.用法)意识。
36、(A.依法治国B.依法行政C.依法执政D.法治社会)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37、中国政府要向(有限政府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以上选项都正确)转变。38、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群体性普遍性高发性)39、深化改革,确保司法权(A.依法B.独立C.公正)行使。
40、关于党的建设,我们要形成一套有利于各级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犯事不出事)的体制与机制。
41、确保审判权、检察权独立行使,要(A.“去行政化”C.“去地方化”D.财政制度改革)。42、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参与度不够透明度不够)。4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4、1.法治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是(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45、法治中国包含(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D.法治企业)。
46、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47、司法体制改革有(A.持续性B.时代性C.紧迫性D.渐进性),中国司法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亟需通过机制来解决。
48、(实践发展解决思想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49、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的改革。50、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包括(A.司法公正B.司法高效C.司法权威D.坚持社会主义



司法制度)。
51、推进全面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分布在经济建设(A政治建设B社会建设C文化建设D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
52、中国政府要向(A有限政府B阳光政府C服务型政府D以上选项都正确)转变。5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54、改革要从(加大宣传广泛动员解放思想)开始。
55、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就要形成相应的(关于生态的法律法规责任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6、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管理)。
57、当今我国人民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文化需求法制需求)。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题
41、农村的许多群体性事件和不平等的城乡发展机制没有关系。(不正确)42、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效需要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源。(错误)43、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利于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正确)44、自主经营、自由选择、自由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正确)45、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正确)
46、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
47、根据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配置中的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配置文化职能。(错误)。
48、常态性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冲突性。(错误)
4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正确)5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
51、城镇化的内涵是农村人口从传统分散的乡村向现代先进的城市集中的一次过程。(正确)52、我国的户籍制度是1958年开始实行后就形成乡镇户籍和城市户籍。(错误)5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明确目标。(正确)54、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错误)
55、只有深化改革,真正打通城乡,才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正确)56、恶化的城乡差距所带来的是社会风险。(正确)
57、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平衡发展的最大的制度障碍。(正确)58、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正确)
59、我国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错误)
60、如果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那就必须主观判断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错误)
61、财政的新定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相悖的。(错误)
62、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负债沉重,但并未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错误)6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正确)64、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正确)
65、我们过去强调改革,并已经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错
66、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正确)67、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五大类。(错误)
68、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69、传统观点上的中国社会的三大构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
70、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形成的,在市场价格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正确)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