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情况(全文)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情况(全文)

来源:工作汇报 时间:2022-06-28 13:40:06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情况(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情况(全文)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情况2篇

第一篇: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情况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工作汇报范文

按照《县关于提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资料的分工安排》要求,现就我局承担的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及文化创意相关工作作以下报告。

一、推进情况

1、农村文化创意

以举办夏季雅克音乐季为契机,加快打造大草原雅克音乐文化产业公园,让音乐产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成为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形象的核心举措,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大招商、大发展、大跨越。

2、加快建立乡村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县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两水的分水岭,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传统游牧文化中有着天然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这种意识植根于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特有的“牦牛、游牧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纯追求利益的获取,造成了现有牧场的退化、沙化,牦牛超载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在旅游之外,急需另辟蹊径;
因此,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植根于非遗的创意农业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县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整合各界力量与资源,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非遗创意农业,以期解决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发扬长征精神开创文化扶贫新局面。

二、现状问题

三、举措经验

建设“美丽草原、和谐家园”;
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团结力量,共谋发展;
以奋斗者为中心,构建农村文化创意园,展示草原文化魅力,开创新时代;
以大生态建设为指导思想,遵循草原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承载运行规律,以科学的发展观,开放的胸怀构建平台,共谋发展。

1、搭建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旅游生态体验园,创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盘活现有牧场,恢复草原自然生态,利于环境保护,利于牧区进一步发展;
激发牧民参与意识,在平台学会先进技术及经营理念,利于草、畜的高技术转化,增加牧民收入;
提高牧民服务意识,增加牧民个体素质;
传承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增加民族自豪感。

2、畅通国内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解决问题渠道,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优质草畜种,改良,草、畜种产品加工销售)(种、养、加、销一条龙),集中资源建立集恢复生态、传承文化(红色、生态种植、养殖、藏饮食),旅游观光,草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加牧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生态恢复、牧民致富的“和谐家园”。

3、拓展非遗文化发展空间,优选非遗项目进行产业化发展,以传统文化为特色建设文化市场,构建非遗文化生态圈,以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

四、需求建议

开发民族特色创意民俗文化产品,做好牧民、牧场现状调查,充分考虑牧民现实需求与文化承载土壤生态结合点,做足了专业合作社与渠道平台建设的融合,规划切实可行落地的实施方案,加强和现有专业合作社的沟通,寻求最佳切入点。

1、在、县城和日干乔湿地建设红军长征文化产业体系,建成长征精神培训学院分院和以长征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脉展示长廊;
在镇依托赛马场建设高原马背文化产业园,包括马术培训基地、马术表演场地及队伍建设,格萨尔营地建设;
在镇建设牦牛文化博物馆,开展牦牛文化节;
在乡依托寺庙发展宗教文化产业;
在镇、镇适度规模发展唐卡、地毯、帐篷编制、牦牛绒手工制作等传统手工艺品加工示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产业化发展工作已经开展。

2、依托镇赛马场,建设高原马背文化产业园,提供马术培训、马术表演、马背文化产品销售;
挖掘地域文化,展示高原牧民人马合一、刚健不息的奔腾和豪迈。

3、举行大草原牦牛文化节,开展了文体活动、经贸活动、论坛活动。包括举行千人大型锅庄盛会,服饰、藏戏、草地山歌、面具、民间弹唱等表演等现代体育大赛。

4、加强长征文化与当地历史文脉的整合,与茶马古道以及元代忽必烈大军南下的路线的整合,与雪山草地景观的整合。通过长征主体文化演艺、餐饮、特色酒店等产业实现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县建设以长征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脉展示长廊和“长征精神培训学院分院”。

5、依托、、经幡等人文资源资源和宁静草原绝美的自然景观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提供优质禅修体验场所,展现了藏文化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灵魂与肉体关系的精髓内涵。

6、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公路、半山及山巅观景平台,将如同“蓝月河谷”般的“水韵草原”开发建设成高端文化旅游生态体验产品。

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就业、带动创业、助农增收、助推脱贫。

五、规划总结

(一)、技术

以非遗传承人为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意见为指导,充分考虑旅游市场专业导师意见,复原草原牧场游牧设施建设,传统中包含现代旅游人理念。

充分研究藏族文化,充分结合实际,规划和寻求适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销售

整合专家、企业家们现有资源和销售渠道,保证稳定的收益,为非遗后续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农村文化创意新产业新业态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奋斗者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激发奋斗者激情,合理而有吸引力的游客营销机制,吸引客人成为合伙人。

有趣,生动的体验项目,精心生产的非遗作品及产品,是体验、休闲、购买的不二选择。

(三)、处理关系

参与式方式处理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极大激发参与者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认同,对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前进动力。

牦牛文化博物馆为进行非遗传承学习创业的人们提供了有得的场所,勾勒了美好的未来前景,每个进入平台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光发热的位置。

让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产业化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成为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形象的核心举措,有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跨越,实现农村文化创意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具有区域特征、草原游牧文化的活态体验保护区。探索发展立体化高科技农业和订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第二篇: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情况

刘茂村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刘茂村共有耕地2562亩,438户、1609人。全村流转给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土地794亩,农户自行发展苗木1200亩,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63名党员,民风淳朴,人心思上,具有良好的社会风气。201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5年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四星级党组织”, 2017年被宁阳县委表彰为“红旗党支部”,是全县发展集体经济先进村、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
我村的主导产业是苗木产业,发展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苗木技术人才,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增收。近几年,我们以东方园林为依托,不断壮大苗木产业,全村现有苗木公司20多家,起苗队伍达到12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200元左右。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从修建道路、硬化巷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投资10多万元率先对中心大街两侧的违章建筑十几处进行了清理,彻底整治脏乱差;
村内荒片全部收归集体进行绿化,改善了生活环境。推进改厕工作,累计改造农厕369套,提升了人居环境。以“记忆·传承”为主题,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两处“清代民居”进行了修缮,体现了专注、执着、坚持的“工匠精神”。举乡贤之力,投资40多万元建设刘茂牌坊,修建休闲凉亭和长廊。
下步打算:一是加快产业发展。发展优质树种,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富民强村。2019年计划完成规划建设面积180亩的高标准苗木示范田。二是打造宜居环境。按森林村庄的标准对村内街道绿化提升,增加绿化面积,并垒砌排水沟,实现村在林中,人
在景中。三是传承民俗文化。进一步完善修复“清代民居”,打造古建筑群,规划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发展一批民间的包子铺、茶馆、老字号店铺和乡土绘画、民间文物收集展览等服务业,通过举办名人字画展,提升文化底蕴,打造成旅游景点。四是用好河流水系。对老圩河进行改造提升利用,改善我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形成水清柳绿、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五是搞好污水处理。村里将按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及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全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正在测量高差,进行规划,将于下半年施工。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将带领全村人民真抓实干,努力展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刘茂画卷。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