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9篇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9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05 16:10:06 点击:

篇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

  -

  ?现代教育理论?根底练习题题库??

  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大教育论?D.?教育论?2.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康德论教育?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画?D.?爱弥儿?3.?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培根

  4.柏拉图的名著是()A.?理想国?B.?政治学?

  C.?伦理学?D.?爱弥儿?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培养?

  C.?学记?D.?劝学?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A.?法律篇?B.?爱弥儿?C.?理想国?D.?教育漫话?7.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8.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的著作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10.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A.?孟子?B.?学记?C.?说文解字?D.?论语?11.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

  言出自()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卢梭

  13.“教育要先行〞出自()A.?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B.?学会生存?

  C.?大教学论?D.?主义与教育?14.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A.行知

  B.胡适

  C.胡克勤

  D.察元培

  15.主“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观点的是()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关系起源说

  16.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A.公元前

  B.18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勒图尔诺

  B.孟禄

  C.高尔顿

  D.达尔文

  18.主“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word.zl-

  .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9.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0.以下哪一种教育学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21.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A.社会性

  B.历史性C.阶级性

  D.民族性

  22.后来的教育要以以往的教育为根底,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的()A.永恒性

  B.生产性C.继承性

  D.阶级性

  2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4.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A.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C.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教材和教法

  25.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A.教育容

  B.教育对象

  C.教育手段

  D.教育原那么

  26.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根底??是从以往的教育开展而来的。这说明教育

  开展具有()A.地域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继承性

  27.教育的根本问题是()A.政治方向问题

  B.开展生产力问题

  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

  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是()A.文化教育

  B.实验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

  D.制度教育学

  (二)简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1.夸美纽斯的奉献是什么?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A.2500年B.2000年

  C.1500年D.1000年

  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A.夏朝B.商朝

  C.周朝D.朝

  3.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A.商周B.春秋战国

  C.汉D.隋唐

  4.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A.17世纪末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D.20世纪末

  .

  .word.zl-

  .

  -

  5.以下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6.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A.文字的产生B.阶级的产生C.生产力的开展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

  7.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A.人类社会的出现B.交往的出现C.学校的出现D.语言的出现

  8.现代学校的根本特征之一是()A.具有性B.以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为主

  C.根底教育是义务的D.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9.“活到老学到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A.义务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素质教育思想D.教育思想

  10.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之一是()A.铁制农具的出现B.阶级的分化C.的产生D.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出现

  11.强调在教育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A.实用主义B.永恒主义C.自然主义D.构造主义

  12.最早提出“最近开展区〞这一概念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凯洛夫C.霍姆林斯基D.维果茨基

  13.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这说明了现代教育的()A.未来性B.科学性C.生产性D.终身性

  14.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化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多元化D.教育的终身化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

  16.1995年我国提出了()A.教育“优先开展战略地位〞B.教育“优先开展战略〞

  C.教育“科教兴国战略〞D.教育“实施优先开展战略〞

  17.在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人们逐渐认识到把全部教育活动建立在心理学根底上的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米亚拉雷等人提出了()概念。

  A.教育的科学研究B.教学艺术

  C.复数的教育科学D.单数的教育科学

  18.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世俗性

  19.世界上最早公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

  20.全民教育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主要倾力于()A.非义务教育B.继续教育

  C.社会教育D.高等教育

  21.1990年3月,在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根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提出全民教育最主要的具体目标是()A.扩大幼儿的看护和开展活动B.至2000年普及并完成初等教育

  C.提高学习成绩??使年龄组认可的百分比到达或超过规定的必要学习成绩的水平

  D.降低成人文盲率

  22.教育化的中心容是().

  .word.zl-

  .

  -

  A.实现教育平等B.实现全民教育

  C.提高教育效率D.提高教育效益

  23.古代形态下的教育的特点有()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融合B.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

  C.教育开展较快D.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4.以下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与生产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

  C.学校课程容D.教育模式

  (二)论述题〔做在作业本上〕

  1.从“教育〞词源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对教育理解的差异。

  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华生

  C.本尼迪克D.高尔顿

  2.墨子说“染于苍那么苍,染于黄那么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属于()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D.个体因素决定论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遗传B.环境

  C.教育D.主观能动性

  4.对教育事业的开展速度、规模和学校构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决策者的观念B.生产力开展水平C.政治制度D.社会需求

  5.在原始社会,新生一代的抚养任务属于()A.学校B.家庭C.社会D.家族

  6.在协调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A.社区B.家庭C.学校D.政府

  7.不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A.街道B.社区C.校外机构D.家长会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是属于()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9.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A.社会交往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修养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A.教育传递一保存文化功能B.教育传播一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一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一更新文化功能

  11.不属于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容和方式的是()A.开家长会B.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联系C.建主家长委员会D.举办家长学校

  12.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A.科学技术状况B.社会生产力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价值观念

  1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受()因素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传统舆论

  .

  .word.zl-

  .

  -

  14.人的全面开展实现的重要途径是()A.生产劳动B.社会实践C.教育D.体脑结合

  15.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开场最早持续最短B.开场最早持续最长

  C.开场较晚持续最长D.开场较晚持续较短

  1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17.引起并决定教育开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

  18.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它的()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永恒性

  19.制约教育开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社会经济根底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文化D.生产力的开展水平

  20.沟通家长与子女感情的桥梁,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根底是()A.家长学校B.学校开放日

  C.家长的思想修养D.理解和尊重

  21.教育的开展与社会的开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常常表现出与生产力、经济根底

  和政治制度开展的不平衡性。这说明教育开展具有()A.相对的独立性B.一定的超前性

  C.一定的滞后性D.绝对的超前性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D.自然发生论

  24.开场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围最大的教育是()A.学校教育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D.行会教育

  25.遗传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B.提供物质前提

  C.提供心理前提D.主导开展方向

  26.决定人们受教育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D.文化传统

  2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根底

  C.社会文化D.科学技术

  28.在教育活动中??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育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

  29.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A.经常性访问B.学校开放日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

  30.在制约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中??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A.经济制度B.政治制度C.人口制度D.文化制度

  31.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开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说明教育具有()A.生产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社会制约性

  32.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A.经济条件较好B.家庭环境良好C.家长文化程度高D.孩子比拟听话

  3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word.zl-

  .

  -

  A.教育系统B.教育集团

  C.教育合力D.教育网络

  34.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

  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

  35.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关系中发挥()A.制约作用B.支配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36.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相互对立相互剖裂的关系

  37.环境对人的开展的影响具有()A.强制性B.自发性C.系统性D.方案性

  38.在影响人开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39.在个体开展中起最后决定作用的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因素D.个体因素

  40.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首要特点是()A.科学性B.强制性C.生活性D.规性

  41.教育的根本问题是()A.政治方向问题B.开展生产力问题

  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二)简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1.生产力对教育开展的影响。

  2.政治制度对教育开展的影响。

  3.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5.教育的政治功能。

  6.教育的经济功能。

  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创造力、个性、学习动机的开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是()A.价值因素B.遗传因素

  C.情意因素D.品德因素

  2.我国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说明()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

  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人的身心开展是指()A.身体和心理的开展B.个性和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4.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中介是()A.社会交往B.社会生活

  C.社会存在D.人际关系

  5.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开展特征是()A.年龄特征B.生理特征

  C.心理特征D.精神特征

  6.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开展的()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D.互补性要求

  7.?中华人民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

  .word.zl-

  .

  -

  A.承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承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C.承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D.承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8.影响人的开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遗传素质B.成熟机制

  C.环境D.活动

  9.对人的开展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主体因素B.主观努力

  C.环境D.教育

  10.人的开展的物质前提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

  C.教育D.后天因素

  11.教育中的“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开展的()A.阶段性和顺序性B.整体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12.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人的开展的()A.整体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

  13.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展及个体的开展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是开展的()A.主宰决定者B.主人主体

  C.主导主体D.接收者主体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学对“人〞的理解就意味着()A.人具有开展的本质B.人具有抽象性和超现实性

  C.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规定"D.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15.人的活动主要包括()A.社会实践活动B.生理活动C.心理活动D.以上三个都是

  16.教育对人的身心开展有()功能。

  A.决定B.阻碍C.促进D.以上都是

  17.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A.10一12岁B.11一15岁C.13一16岁D.12一16岁

  (二)

  简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1.认知开展理论的主要容是什么?2.人的身心开展规律是什么?3.道德开展理论的主要容。

  4.关于影响人身心开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三)论述题〔做在作业本上〕

  试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练习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1.原始社会的原始自然经济决定着其教育目的具有()A.公共性B.等级性C.阶级性D.私有性

  2.?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3.1958年,提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指()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效劳??必须为工农效劳

  C.教育必须为王农效劳??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效劳??必须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

  .word.zl-

  .

  -

  4.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元目的论

  5.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论属于()A.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元目的论

  6.下面持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或思想家是()A.裴斯泰洛齐B.孔德

  C.柏拉图D.迪尔凯姆

  7.下面持社会本位论的教育家或思想家是()A.裴斯泰洛齐B.卢梭

  C.凯兴斯坦纳D.萨特

  8.“教育即生长〞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元目的论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9.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的教育家是()A.卢梭B.赫尔巴特

  C.杜威D.涂尔干

  10.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A.教学B.生产劳动

  C.团队活动D.课外活动

  11.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指教育的()A.终身性B.国际性

  C.公共性D.性

  12.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A.教育目的B.经历方针

  C.经历政策D.教育目标

  13.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A.隐性功能B.社会功能

  C.显性功能D.文化功能

  14.表示各种教育活动在开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的是()A.社会性教育目的B.目的性教育功能

  C.功能性教育目的D.开展性教育目的15.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A.普及义务教育B.扫除文盲

  C.促进人的开展D.增强国力

  16.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的是()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神学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7.将人类个体开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张,为个人的开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18.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造成人的片面开展的根本原因是()A.畸形劳动B.私有制

  C.社会制度D.社会分工

  19.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案B.教育容C.教育原那么D.教育目的20.教育目的确实定首先要反映的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B.历史开展进程

  C.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规律D.教育价值取向和理想

  21.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是()A.社会的进步B.学校的开展C.学生的开展D.科技的进步

  2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开展生产力B.稳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开展D.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

  .word.zl-

  .

  -

  23.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案B.教育容C.教育原那么D.教育目的24.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中,教育是人的全面开展实现的()A.重要前提B.重要条件C.重要中介D.物质根底

  25.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异B.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C.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D.教育目的可以取代教育日标

  26.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A.教育途径B.教育容C.教育方法D.教育方针

  27.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根底D.文化传统

  28.提出“以美育代说〞的教育家是()A.行知B.蔡元培C.王国维D.胡适

  (二)简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科学含义。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三)论述题〔做在作业本上〕

  1.结合实际,试评析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以及当代教育实践意义。

  练习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1.美国现行学制属于()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

  C.混合学制D.分支理学制

  2.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公布于()A.1949年B.1950年

  C.1951年D.1952年

  3.我国第一个在全国公布实施的现代学制是()A.癸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D.1951年学制

  4.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并在地方试行大学区制,这主要仿照了以下哪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制度()A.英国B.美国

  C.德国D.法国

  5.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双轨制B.单轨制

  C.分支制D.中间型学制

  6.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于()A.18世纪下半叶B.19世纪上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D.20世纪工半叶

  7.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体系D.教育制度

  8.表达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A.癸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D.1951年学制

  9.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客观性B.强制性

  C.价值性D.教育性

  10.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那么是指()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制

  .

  .word.zl-

  .

  -

  11.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12.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展划分。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高等教育制度B.特殊教育制度

  C.奖惩作息制度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

  13.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客观性B.强制性

  C.价值性D.教育性

  14.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孔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A.客观性B.强制性

  C.历史性D.教育性

  15.中国现代学制在其近百年的开展历史中,主要表现为二大根本问题()A.单轨与双轨B.长与短C.统一性与灵活性D.以上答案都不是

  〔二〕问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练习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A.职业B.专业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

  2.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平安、安康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了规定的是()A.?中华人民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保护法?3.一般来说,教师书的有效期为()A.10年B.15年C.20年D.终身

  4.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在()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

  5.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是在()之后。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6.美国各州规定,小学教师的资格必须具有()A.中专学历B.大专学历C.本科学历D.学士学位

  7.在我国中学教师申请参加教师资格文化知识笔试的科目是()A.学科课程B.教育学C.心理学D.以上都要考

  8.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在()A.1984年B.1985年C.1986年D.1987年

  9.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是()A.大专以上B.本科以上C.硕士研究生D.博士研究生

  10.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称为()A.招聘B.续聘

  C.解聘D.辞聘

  11.教师获得正常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是()A.经济收入B.文化地位

  C.政治地位D.思想觉悟

  12.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布鲁纳

  C.霍姆林斯基D.赫尔巴特

  13.在我国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word.zl-

  .

  -

  A.权利平等B.义务平等

  C.知识平等D.人格平等

  14.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柏拉图B.卢梭

  C.杜威D.赫尔巴特

  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搞好教学B.做好德育工作

  C.教书育人D.关心学生身心

  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下教师劳动的()A.长期性B.创造性

  C.复杂性D.示性

  17.“有的儿童情感寂沉、持久,而有的儿童那么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开展的()A.顺序性B.不均衡性

  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

  18.以下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A.学生具有自觉性B.学生具有独立性

  C.学生具有创造性D.学生具有可塑性

  19.在教育过程中终究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A.学生B.环境

  C.社会D.教师

  20.“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连续性

  C.示性D.间接性

  21.教师职业独立和专门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设置()A.师学校B.职业学校

  C.国家民学校D.初等学校

  22.教师能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这表达了教师劳动的()A.间接性B.创造性

  C.示性D.广延性

  23.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A.智力因素B.理性因素

  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

  2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性

  C.连续性D.主体性

  25.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裴斯塔洛齐

  C.杜威D.夸美纽斯

  26.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A.强制作用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D.中介作用

  27.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学校教育,表现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方法是()A.讲授法B.对话法

  C.讲演法D.参观法

  28.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特点是()A.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B.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C.工作绩效的模糊性D.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2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A.创造性B.示性

  C.公共性D.模糊性

  30.以下属于教师权利的有()A.管理学生权B.进修培训权

  C.管理权D.惩罚学生权

  31.主教师中心说的是()A.柏拉图B.卢梭

  C.杜威D.赫尔巳特

  32.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学生的典范B.集体的领导者

  C.知识的传授者D.学者和学习者

  (二)

  简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1.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什么?.

  .word.zl-

  .

  -

  (三)论述题〔做在作业本上〕

  1.试阐述教师专业化产生的背景以及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开展。

  (四)案例分析题〔思考〕

  2003年9月的一天,松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勇(化名)上学迟到了。方教师很生气,罚他当天清扫教室。放学后,勇忍受着同学们"幸灾乐祸"的嘲笑扫完了教室。他感到十分委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教师一直说,劳动是最荣耀的。可是今天,他觉得劳动是一种

  耻辱。回到家里,勇躲在房间里写了一篇题为?劳动可耻吗?的日记,他想以日记的形式

  向教师表达他心中的疑惑与苦恼。第二天,日记本交到教师的手里。方教师看后很生气,在课堂上狠狠地批坪了他一顿。方教师在批评勇时,当着全班的面说“在我们班上就得有点儿师道尊严。你们现在很小,许多道理和规矩都不懂,教师和家长有责任管理和教育你们。否那么,出了大问题,谁都负不了责任。〞接着,方教师命令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这篇日记。勇禽着眼泪,慢慢地,慢慢地将日记撕得粉碎……

  试分析上述案例所反映的师生交往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可能的解决之道。

  练习八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以间接经历为主的课程的表现形式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

  2.对课程的影响最长久、最深刻的理论是()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伦理学

  3.一般说来,课程的宏观构造是指()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教学大纲D.教科书

  4.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称为课程的()A.宏观构造B.中现构造C.微观构造D.具体构造

  5.隐性课程是()A.通过正式教学进展的B.不在课程方案中反映的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6.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科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是()A.构造主义课程论B.经历课程论C.例方式课程论D.开展主义课程论

  7.“经历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杜威C.赞科夫D.卢梭

  8.以下综合课程的形式中,在学科领域的根底上进展知识综合的是()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问题"中心课程D.广域课程

  9.课程方案的中心问题是()A.课时分配B.开设哪些学科C.学科顺序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0.例方式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赞科夫C.瓦根舍因D.杜威

  11.“螺旋课程〞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杜威C.赞科夫D.瓦根舍因

  12.综合课程的作用一般表现在()A.认识方面的作用B.社会方面的作用

  C.心理方面的作用D.学科逻辑性方面的作用

  1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word.zl-

  .

  -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方案

  C.课程是经历D.课程是活动

  14.目标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A.泰勒B.泰罗

  C.斯塔克D.斯克里文??

  (二)简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三)论述题〔思考〕

  1.联系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试论述文化因素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2.评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课程改革。

  (四)案例分析题〔思考〕

  案例1??

  2003年5月,在某城市一所小学的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探究“菜〞字。学生说“菜〞是上下构造,上面草字头,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教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辛苦的“苦〞字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字去掉三撇。教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字去掉三撇……

  试评析这那么案例所反映的问题。

  案例2??

  一班的A教师正在上?为你翻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教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争先恐后地向外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教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容,而让同学把刚刚的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教师满脸堆笑意。

  二班的B教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刚的气氛中……B教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容,否那么他认为自己“没支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教师的做法?案例3??

  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局部根底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一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那么在原行政班进展。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展评析。

  案例4??

  高教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高教师,我今天很快乐,因为你终于给我答复以下问题的时机。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时机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教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时机……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教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这那么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

  .word.zl-

  .

  -

  练习九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1.教育工作的核心是()A.教育目的B.经历容C.教育过程D.教师与学生

  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布卢姆C.杜威D.赫尔巴特

  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教学模式是()A.发现学习模式B.例教学模式C.设计教学法D.系统学习书本知识模式

  4.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促进学生的一般开展〞是指学生的()A.身心开展B.德智体全面开展C.个性所有方向的开展D.知识和能力的开展

  5.教育家行知先生指出“接知如接枝〞,表达的教学原那么是()A.直观性原那么B.启发性原那么C.系统性原那么D.量力性原那么

  6.“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A.布鲁纳B.罗杰斯C.乔伊斯D.韦尔

  7.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是由()决定的A.教师B.学生C.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D.教学大纲

  8.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学方法具有相对的()A.独立性B.稳定性C.特殊性D.普遍性

  9.教师向学生表达、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A.讲述法B.讲解法

  C.讲读法D.讲演法

  10.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A.领导者B.管理者

  C.指导者D.促进者

  11.例教学有三个根本特征,即根本性、根底性和例性。其中例性是针对()而言的。

  A.教学容B.学生

  C.教学活动D.学生主体状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开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3.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比拟容易进展,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具有()A.特殊性B.系统性

  C.稳定性D.独立性

  14.教学是()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D.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15.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模式是()A.发现学习模式B.例教学模式

  C.设计教学法D.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16.在教学认识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

  A.生活经历B.生产经历

  C.直接经历D.间接经历

  17.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学而时习之〞表达的教学原那么是()A.直观性原那么B.启发性原那么

  C.稳固性原那么D.因材施教原那么

  18.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等的教学方法称为()A.讲述法B.讲解法

  C.讲读法D.讲演法

  19.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边讲边读的教学方法称为().

  .word.zl-

  .

  -

  A.讲述法B.讲解法

  C.讲读法D.讲演法

  2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

  C.作业布置D.课外辅导

  21.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A.演示法B.讲授法

  C.谈话法D.冶法

  22.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是指()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23.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

  24.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开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D.形成学生的品行

  25.谈语法、讨论法和冶法的共同特征是()A.以教师为主的活动B.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C.师生双边活动平衡D.运用多媒体技术

  26.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其根本性质始终不变,目的性、方案性、系统性最强的活动是()A.课外活动B.社会实践

  C.教学D.团队活动

  27.孔子“扣其两端〞的方法是指()A.谈话法B.讲授法

  C.冶法D.实践法

  28.实现教育过程的根本途径是()A.教学B.管理C.考试D.课程设置

  29.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A.实践法B.谈话法C.参观法D.讲授法

  30.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即()A.讲解与演示过程B.参观与讨论过程

  C.提闷气对话过程D.教授与学习过程

  31.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实现()A.教师讲授过程B.学生学习过程C.校长管理过程D.教材呈现过程

  32.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33.教育活动的工具、载体及其应用被称为()A.课程设置B.教育过程C.教育活动D.教育手段

  34.在教育过程的预备阶段,其根本任务是()A.启发学生思维B.呈现教学材料C.激发学习功机D.进展教育评价

  35.谈话法的一种类型是()A.对话B.讲述C.报告D.讲解

  36.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根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教学C.社会调查D.公益活动

  37.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开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

  D.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

  .word.zl-

  .

  -

  38.古希腊格拉底的“产婆法〞是典型的()A.讲授法B.谈话法

  C.冶法D.实践法

  39.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为到达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在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被称为()A.教育过程B.教育方法

  C.教育活功D.教育评价

  40.以下哪种方法属于冶为主的教学方法()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暗示法

  41.保加利亚心理学家珞扎洛夫创主的教学法是()A.暗示教学法B.例教学法C.发现教学法D.探究教学法

  42.以倡导“非指导性教学〞而闻名于教育界的教育家是()A.杜威B.夫特C.罗杰斯D.巴班斯基

  43.根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A.教学大纲B.课程标准C.课程方案D.教学参考书

  44.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B.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方法

  C.以冶情感为主的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45.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贝尔一兰卡斯特制D.分组教学

  46.把教学过程分为“情景一问题观察一解决一应用〞等教学步骤的教育家是()A.杜威B.夸美纽斯C.卢梭D.裴斯泰洛齐

  47.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其明确的应用目的和特定的应用条件与围,这说明教学模式具有()A.简单性B.操作性C.开展性D.针对性

  48.某学生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该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该同学守纪律所采用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情感冶C.典范示D.实际锻炼

  (二)论述题〔做在作业本上〕

  1.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2.试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开展和特征,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对它进展改革?3.在当今的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思考〕

  全国特级教师丁盛宝在?我是怎样教数学的?中写道,平时,我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总要分以下几步走:

  1.先给根底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过去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他们的知识缺陷,使他们到达班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承受新的知识。

  2.课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容,有时把学生分成两组,重新安排课堂座位,进展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一般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那么由我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对两个组,我出的题目也是不尽一样的。

  4.在进展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局部学生跟不上,我就给他们进展课外辅导。

  .

  .word.zl-

  .

  -

  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我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展具体辅导。

  我把这种分层补缺,连批过关的做法叫做“筛米粉〞。学生经过各种不同的“筛子〞筛过后,每个同学就都能到达合格的水平了。

  请你就丁教师的“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进展分析和评价。

  练习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狭义的德育一般专指()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心理教育D.道德教育

  2.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个体生存B.个体开展C.个体享用D.个体需要

  3.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是属()A.德育任务B.德育容C.德育方法D.德育过程

  4.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表达是指()A.德育任务B.德育原那么C.德育涵D.德育途径

  5.德育的根底是教学生()A.掌握道德理念B.形成道德规C.教育道德行为D.学会做人

  6.“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

  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

  7.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开展中起()A.决定作用B.保证作用

  C.主导作用D.条件作用

  8.德育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A.思想素质B.政治素质C.道德素质D.品德素质

  9.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A.文化性功能B.生态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政治性功能

  10.“教学如果没有进展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句话表达了德育的()A.社会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文化性功能

  1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的本质表达与最高境界是()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D.开展功能

  12.古代社会占第一位的教育容是()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13.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培养学生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的品质,这类教育活动属于()A.意识教育B.社会公德教育C.法制观念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

  14.按教育容的分类来说,法制教育属于()A.美育B.体育C.德育D.智育

  15.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

  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D.以上三者

  16.在思想道德建立上,明确提出“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是()A.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指导方针的决议?B.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word.zl-

  .

  -

  C.2001年?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D.以上三个文件

  17.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三水平六阶段〞,第三阶段是()A.他律道德阶段或惩罚及服从倾向阶段

  B.社会道德、法律倾向的阶段

  C.人际关系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倾向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

  18.()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开展。

  A.皮亚杰

  B.杜威

  C.柯尔伯格D.无答案

  19.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A.涂尔干B.罗杰斯

  C.卢梭D.无答案

  20.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A.依靠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原那么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那么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那么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

  21.德育的主要途径是()A.各科教学B.班主任工作

  C.说服D.典范

  (二)简答题〔做在作业本上〕

  1.德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三)论述题〔做在作业本上〕

  1.联系实际分析学校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2.试论述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的主要趋势。

  3.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四)案例分析题〔思考〕

  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场,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掌声响起。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办公室的电子信箱地址,欢送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欢笑声响起。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电子信箱便被塞得满满的——教师,您的头发长了一点。请注意为人师表——请教师不要当着学生的面抽烟。——教师,您说话很幽默,但有时候严肃缺乏。第三天,火药味渐。第四天,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犯上作乱〞的“伊妹儿〞终于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当众质问道:“今天的‘伊妹儿’是谁发的〞众学生如惊号之鸟,默不作声。我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希望能从他们的脸色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我失望了,学生的眼神、脸色根本保持一致。我原以为接下去会收到更出格的“伊妹儿〞,但是我错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还是空的。我感到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终于,我向学生作了诚恳的检讨,希望同学们不计前嫌,继续把我当朋友,给我发什么“伊妹儿〞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两封“伊妹儿〞

  ——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要发生在我们得意的教师身上。——教师,那天的“伊妹儿〞是我发的,事后我也很懊悔因为我的粗鲁的语言,不只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更说明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

  请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

  .

  .word.zl-

篇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构建德育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学校——德育的主导地位亟需加强;家庭——德育的辅助地位不容忽视;社会——德育的重要阵地必须重视。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提高教育的德育辐射,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标签: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

  Theschool,family,societythree-in-one,constructionofmoraleducationsystem——toouruniversityasanexample

  FanDao-yuan

  【Abstract】Theschool,family,societyisthethreeaspectsofIdeologicalandmoralconstructionofminors.Schoolmoraleducationshouldstrengthentheauxiliarypositiondominantposition;

  family-moraleducationcannotbeignored;

  theimportantpositionofmoraleducationmustattachimportancetosociety——.Onlybyestablishingandconsolidatingtoschoolasaleader,school,family,society“moralsystemofthree-in-one”,thepowertomobilizeandorganizethewholesocietytoactivelyparticipateinthemoraleducation,canimprovetheradiation,theideologicalandmoralconstructionofminorsistrulyimplemented,stressaresult.

  【Keywords】School;

  society;

  family;

  three-in-one

  1.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结合现阶段的教育实际,更有必要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提高教育的德育辐射,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2.学生家庭基本情况概述

  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学生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有知识分子家庭,有工薪家庭,有个体户,有富二代家庭;家庭文化氛围、家长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存在较大差距,家庭生长环境有好有差。以我校为例,就择校动机而言,总体来说,我校学生分为这样几类:1.纯粹是在享受好的教育条件的学生;2.家长做生意,没时间管,刚好送到寄宿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3.家长抱着让孩子尽早自理自立的想法而送到学校的学生。

  从家长的择校动机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学生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育人理念是不尽相同的。

  3.学校、家庭、社会所扮演的德育角色

  在现阶段,社会高举素质教育旗帜的大前提下,学校、家庭、社会分别承担着怎样的德育角色呢?

  3.1学校教育——品德修养的重要园地

  在社会化大德育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没有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学校要坚持教育这块主阵地,围绕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3.2家庭教育——品行养成的首要阵地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家长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其自身经历以及社会关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3.3社区教育——品质陶冶的基础环境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基础,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学校教育是主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社区教育对促进和沟通地区的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德育的格局与网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社区教育是学生品质陶冶的基础环境。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从我校德育实践来说,具体做法和成效如下:

  4.1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的思想教育。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如校结合学校营造的主题教育氛围,召开“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劳动最光荣”“三爱,三节”等主题班会,同时,也将这些活动延伸到了家庭,通过班级家长会,学生和家长合作办主题手抄报使教育效果更进一步。另外,学校还号召学生接受社会的监督,人人争做合格小公民,使德育的范围再进一步,做到了德育全方位覆盖。这种形式使我校德育氛围浓厚,德育效果明显。

  4.2响应学校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认真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和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在家长和学校的配合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困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优点,为班级出力。4.3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留意班级建设,参与班级管理。家长通过家长会、qq、家校联系本、班级博客、电话联系等形式随时关注班级动态,提出建设班级的建议。各个形式的家校交流平台,不仅让家校联系密切,而且也高效。例如,一次,我校某班一学生生病了,病情较重,电话联系,家长关机了,结果通过qq留言很快就联系到了家长,将学生及时送到了医院。

  4.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建文明活动。一是动员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做贡献;二是继续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作为一位小公民的自豪感,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将知识回归到了生活。

  4.5将家访作为家校联系的补充,家访的重点对象是偏常生。由于我们是寄宿学校,采取家访的形式有两种:电话家访和直接去学生家里家访。这样比较灵活、方面。通过家访,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同时家长也学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4.6不断加强对教师协调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并且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制度。这对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关键,有利于老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状。

  5.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不和谐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来自多方面的错误思想影响,目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而少年儿童不管是在校受到的思想行为上的教育,还是在家庭社会受到的品质教育,虽然采取的形式方法不同,但本质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5.1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有:

  5.1.1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长期应试教育中,家庭教育已形成只重“分数”,不重视孩子全面发展的错误观念。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分数为主要依据,致使学校素质教育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面前,顾虑重重,举步维艰。改革教育方法、改革评价制度,在现阶段家长还没有完全接受。在家长心目中,孩子的考试成绩代表了一切,学

  校教育成功与否,就看孩子能否考个高分。

  5.1.2部分家庭教育成了学生的课外“补习班”。我经常看到、听到,相当一部分在学校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学生,一走出校门,回到家里,走上社会,就表现出另外一面,甚至大相径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违背教育规律的情况下,望子成龙,使孩子成了“池中鱼”、“笼中鸟”。学生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反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负作用,素质教育成了纸上谈兵。我校某班有一个活泼的小女生,家长在短短的两天周末时间里给她报了差不多5个各类培训班,结果,孩子做事情有头无尾,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种盲目的补习,导致孩子放假没有合理的休息时间,同时家长也失去了和孩子交流的机会,造成了家庭法教育的缺失。

  5.1.3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主动性沟通。有些家长认为教师家访是找麻烦,是告状,所以并不欢迎。由于是寄宿学校,时间较紧,有些时候,各科任老师无法协调好时间进行家访,部分计划好的家访没有按时进行。这样致使,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甚了解,也不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情绪波动情况,不能及时向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信息。教师对学生在家情况和思想情绪波动不甚了解,家庭和学校的鸿沟越来越深。“家长和教师都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导致了一批学困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学习困难而丧失信心,转化困难。”

  5.1.4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从和谐的角度看,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处于相对游离的状态,社会重教氛围不够浓厚,青少年活动场所设备不够完善。”就我班学生来说,星期天,节假日,学生没有开放性的活动场所,家长忙于做生意,没有花过多时间关注孩子,任其自由散漫,由于各自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因而使得学生身上存在着身心素质差、自理能力弱、享受意识强、迷网废学、诚信失缺、漠视纪律等种种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和谐的缺憾。

  5.2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不和谐现状的原因

  5.2.1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学生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我班有家长当看到孩子在家沉迷游戏时,他自己不去制止和合理控制,反而要求老师进行教育,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

  5.2.2多教育理论和书本知识,少实践活动。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除了周末,学生几乎与社会绝缘,但仅有的周末,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也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或送到各式培训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严重不足。我们的许多学生不知道屈原是谁,不知道屈原的事迹……

  5.2.3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目前由于择校等种种原因,学校、家长、社会上的人们只要读书好、分数高,而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尤其作为家庭一方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5.2.4多纵向发展,少横向联系。我们学校学生,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除了学校,还是学校。

  6.找准努力方向,制定措施。

  6.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到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6.2继续深化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6.2.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6.2.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每天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个星期作为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6.3完善“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家长会每月一次为宜。

  6.4确立学校、班级教育的主导地位

  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落实学校、班级德育计划,关注偏常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自信,都学有所长;要引导家长更好地关注还孩子,从带动整个社会关注孩子。

  7.结语

  学校教育尤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土壤、社会天空,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它就会枝繁叶茂。因此,要办好学校教育,要全面全方位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立足学校,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配合与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洪元

  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王道俊

  王汉谰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杨廷英《

  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9年第四期。

篇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网络的措施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

  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注重全面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和现阶段的思想实际,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形成网络式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指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网络体系的作用,自觉把教育教学活动放臵于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之中来考虑,不断完善学校的自身管理,提高教育管理与教学水平,走出学校教育的狭小范围,加强与校外的各种交流,探询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与家庭对学校教育,如管理、建议亦有增强趋势,参与到课程组织、师生角色、学校及课堂的权力结构等方面。社会环境无论是整个社会、风气、还是某一个社区、家庭、大众传媒,都对学校的教育的效果起强化或弱化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以学校教学内容和结果的“修正”,其次,学校教育的决议、内容、活动可能向社区、家庭来自全社会自全社会延伸,家庭、社区等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新途径,而且社区、家庭的德育影响,学校可通过一定形势引入学校,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我校就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警校法制教育会等形式达到加强联系的目的。

  可见,现代教育中,学校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为补充,我们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它们的综合作用,即形成一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的合力,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

  (四)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合力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到工作实践,我们不但在意识形态上认识到三结合教育网络构成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也总结到一定有效措施,即立足于学校,通过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立足于学校的主体作用:由于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中起到的是一个指向和引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首先要搞好学校建设。

  1、完善管理制度,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我校让老师以身作则,制定了《乌龙中学教师管理条例》、《乌龙中学教师考勤制度》,相应建立了《乌龙中学学生教育管理条例》,明确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纪律要求。我校坚持开展“先进班”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乡、造福乡里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的良好品

  行,提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作个好学生,在外作个好公民的行为准则。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深入实处。我校重视个学科之间的渗透。通过开展学科知识、美术、舞蹈、音乐、体育、棋类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校通过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4、重视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利用展览室、宣传板报,进行专题宣传,每期每班结合实际出好墙报,进行评比,体现了学生美化校园环境,美化班级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熏陶。

  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如何创设;(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建立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门家访每学生;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再次,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延伸作用,社区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实际上家长群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在于家长家庭负担沉重,成日疲于工以养家糊口,根本无力无心理会子女的教育问题;二在于由于家长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的问题;三在于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着重自己的娱乐而让子女放任自流的情况较严重;还有的家长没有教导子女的科学方法,或是过于溺爱,或是动辄打骂,影响了学生的健全的发展。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我们采取了两大措施:

  (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如何注重自身良好的修养等,帮助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别注重的一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联系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现代教育的目的、受教育在子女来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水平,主动协助学校一起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门家访每学生一次,问题学生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很好的杜绝了学生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尤其是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表扬先进的学生,请他们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后进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渠道;向家长说明我校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争取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还

  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了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还每天网上同家长联系,把每个学生在校的情况作个简单小结,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情况。实践证明,家庭、学校内外结合,加强互相理解与合作,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网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延伸作用。学校本身就存在与社会之中,它的教育对象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会的接触越来紧密,要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必然要重视社会力量在教育合力中起到的作用。

  (1)加强与办学单位的互助

  学校处于社区之中,社区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全程管理和全程教育,而学校也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服务社区,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的建设。我校积极配合社区的各项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子,又造福了乡里,共创文明社区环境。

  (2)警、校挂钩共建文明学校

  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法制教育,建立了警、校挂钩制度,每学期都定时邀请派出所处的干警来校进行安全、交通、法制的宣传教育。派出所还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乌龙派出所副所长还担任了我校的名誉副校长,分工帮教后进生,抓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此外,还请干警同家长一起座谈,向家长介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明确家庭对青少年教育应付的责任,也弥补了家长法律知识的缺憾,共同担负起创建校内外良好育人环境的责任。

  (3)开辟信息教育网络

  将信息网络引入教育领域是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首先从教师方面入手,在办公室配臵了电脑,建立了多媒体功能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电脑的过级和培训,在学校形成学网、用网、创网的热潮,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我校还成立现代化信息收集站,利用网络大容量、高速度的汲取最新的教学教研成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我校从培养学生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能力的角度出发,立足本校实际,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多媒体和正确使用多媒体,尽力避免多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电子游戏中,或观阅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等。并考虑学生的家庭教育资源情况,尽力发挥信息网络大容量、直观、具现代化交流信息工具性的特点,努力开发把多媒体作为弥补农村学校相对封闭,学生相对视线狭窄、思维局限较大的不足的教学形式,创建开发学生的知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网络化教育模式。

  经过理论探索和实际效果的检验,我们觉得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能够在相互配合下共同施加对学生的良好影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是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

  东川区乌龙中学

  2016年9月19日

篇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摘要】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家庭、社会形成的教育氛围已不能和快速发展的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在某些方面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和谐教育

  互补性

  资源整合

  和谐发展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教育的结果。在目前这样一个多元价值观充斥我们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视了社会、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忽视了品德的形成对个体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很难产生实效性。因此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的教育体系,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过程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势在必行。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不和谐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来自多方面的错误思想影响,目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而少年儿童不管是在校受到的思想行为上的教育,还是在家庭社会受到的品质教育,虽然采取的形式方法不同,但本质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1、家长的教育观念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长期应试教育中,家庭教育已形成只重“分数”,不重视孩子全面发展的错误观念。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分数为主要依据,致使学校素质教育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面前,顾虑重重,举步维艰。改革教育方法、改革评价制度,在现阶段家长还没有完全接受。在家长心目中,孩子的考试成绩代表了一切,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就看孩子能否考个高分。

  2、部分家庭教育成了学生的课外“补习班”。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相当一部分在学校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学生,一走出校门,回到家里,走上社会,就表现出另外一面,甚至大相径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违背教育规律的情况下,望子成龙,使孩子成了“池中鱼”、“笼中鸟”。学生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反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负作用,素质教育成了纸上谈兵。

  3、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主动性沟通。有些家长认为教师家访是找麻烦,是告状,所以并不欢迎。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我教学到位,家访不家访没有关系。这样致使,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甚了解,也不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情绪波动情况,不能及时向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信息。教师对学生在家情况和思想情绪波动不甚了解。家庭和学校的鸿沟越来越深。家长和教师都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导致了一批学困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学习困难而丧失信心,转化困难

  4、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从和谐的角度看,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处于相对游离的状态,社会重教氛围不够浓厚,青少年活动场所设备不够完善。星期天,节假日,学生没有开放性的活动场所,由于各自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因而使得少年儿童身上存在着身心素质差、自理能力弱、性观念薄弱、享受意识强、迷网废学、诚信失缺、漠视纪律等种种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和谐的缺憾。

  5、教育低效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瑞士的“规则教育”、德国的“善良教育”、日本的“吃苦教育”、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曾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各国的教育工作也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德育低效就是一个极其

  突出的问题,日本曾经把“智、德、体”的顺序调整为“德、智、体”,主要的原因是德育的滑坡。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不和谐现状的成因

  总观目前我国儿童教育问题,主要存在“五多五少”:

  1、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

  2、多教育理论,少实践活动。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就没有实行;

  3、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目前由于高考等种种原因,学校、家长、社会上的人们只要读书好、分数高,而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

  4、多纵向发展,少横向联系。一个少年儿童,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除了学校,还是学校;

  5、多书本知识,少社会实践。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书中大都有触及到,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少年儿童却不懂得屈原到底是谁,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失于空洞。

  面对这些影响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只有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教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论引导学

  生,用积极向上的活动锻炼学生,努力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才能创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现代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因为这是:

  (一)现代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告诉我们,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会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更有动力,可以避免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告诉我们,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勿庸置疑,对学生都会有影响。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会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抒畅地投入到

  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根据个人的特点,还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必须形成合力

  1、我国教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提高人的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化社会,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历代领导人都很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毛泽东主席生前曾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就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属于你们的。”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而目前教育中出现教育分力,影响教育质量问题,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忽视或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就会出现残缺的,不成系统的教育,遗患无穷。而就国际教育改革来看:全面提高人的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化社会,是当务之急的大事。我国教育改革总体上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2、教育意义的长远性告诉我们,少年强则国家强。把青少年培

  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守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是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崛起的保证。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生有好多十字路口,紧要处只有几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同时也是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的学校,是一流大学及一流中小学最多的国度。进入90年代,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会建设。1997年,美国教育部提出《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2000年,克林顿在其“学校改革之旅”中又提出了《学校为社区中心:规划与设计公民抉择指南》。在小布什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也专门列出了关于建设“二十一世纪社区学习中心”,并计划美国2005财政年度将投资9.9亿多美元推行课外教育计划。近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自己的教育改革中也提出了建构学习化社会的战略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了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三章是“教育与社会”,文中指出“教育与社会,主要指的是有组织、有计划、专门化的学校教育与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阶层与利益集团、社会组织与群体,以及家庭等的互动关系。对比世界各国,我国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由此看来,要全面提高人的素养,只有牢固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将学校、家庭、社会中实施和谐德育的有效的途径方法的相互补充,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努力做到学生校内校外有人管,形成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离校不离教,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才能使学校、家庭、社会中实施的和谐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1加1大于2的教育互补效果,推进学校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着力教育资源整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党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只能是“育人”,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说明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看成是争取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为学生打造最优的学习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

  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享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

  1、目的性原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

  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互相配合,共育新人。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忽视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家庭和社会教育也要克服纠正,既要重视智育,更要突出德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以及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2、主导性原则。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学校教育还具有可控制性,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目的对各种客观影响进行选择和调节,使其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其调控机制联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家庭、社会的影响同学校教育影响相比,往往是先入的。“先入为主”的规律表明,先

  入的东西,思想上没有阻力或阻力较小,容易被接受和巩固。要实现后入的思想来转变先入的思想,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和更长的时间。因此,学校要经常摸清社会和家庭影响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通过同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争取先入和后入的影响尽量在方向上一致起来。其次,可以用抢先“打预防针”的教育,使学生碰到后入的社会和家庭的消极影响时,具有“拒腐蚀、防污染”的能力。再次,利用青少年可塑性较大的特点,对先入的错误思想进行矫正和“改造”;

  3、实行双向服务的原则,只有三方面教育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合力作用。\

  (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策略:

  教育问题向来都是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做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这一整体育人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三结合教育职能,实现校内外教育协调一致。

  1、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培养合格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行为养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抓好德育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应从以几方面入手:

  (1)坚持贯彻“三观”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校德育工作是奠定学生“三观”的基础工程。因此,学校可利用德育课、班队会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科学理论的灌输,占领思想阵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并把自己的成材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懂得自己肩负历史重任,是跨世纪的人才。

  (2)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学校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从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三轻轻”、“三随手”、“三个不”“四个一”等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的,什么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发扬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使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让学生们积极去发现、寻找现实中的生活陋习和不良习惯,这样从小处着眼,不仅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树立了正确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父母、邻居和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通过活动,相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除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外,还可以抓住契机,通过各活动进行教育。如进行大扫除,公益劳动,让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继而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利用各种参观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和历史,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此外,重大节目或

  纪念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清明节可领学生到烈士墓前纪扫,也可开一开讲英雄故事的班会。国庆节时让学生编写赞颂祖国的诗歌,并进行朗诵。这种多途径帮助少年儿童了解以“三个了不起”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开展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把体验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从而能达到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养成良好品德

  家庭是一个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初形成的“第一课堂”。父母亲含辛茹苦所养育的孩子不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而且还要是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对社会负有责任和义务的人。如果说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庭是孩子人生的港湾,而决定孩子人生航程方向的就是孩子的品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做为一个家长最为明智的选择。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家庭打造了一个立体平台。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生活圈,家庭的影响对青少年早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做到:

  (1)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使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促进三者的紧密联系。学校要切实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学校”名符其实。通过定期开办的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培训,使

  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教子有方,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对家长的培训办法是:1、选派有教育经验、懂家庭教育的教师承担主要培训任务,还可以临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作报告;2、临时聘请一些“教子有方”的家长做“家长学校”的顾问,进行一些专题讲座;3、邀请专家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只要学校办好了“家长学校”,就等于把学校办好了一半;4、总结交流教育学生、子女的心得体会,整理出版家长《教子心得》,《学生成长芳草集》,《构建家庭和谐德育体系经验谈》等。

  (2)研究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家教知识,改革家长会模式,借助家长委员会的沟通力量,以“家长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研讨会”为主要形式,增强家教科研氛围。通过家长培训,提升家长素质,使家长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巨大影响。倡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尊老爱幼、待人处事、工作态度和人生观方面为孩子做好表率。倡导家长平时洁身自好,读书学习,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倡导家长妥善处理家庭矛盾,感情问题,不要因此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创伤,从而心情郁闷,对生活、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为学困生。倡导家长与孩子沟通情感,爱而不宠,严而适度,正确引导,因才施教,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使他面服心不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堕落为学困生。

  (3)以“家校联系卡”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利用“家校联系卡””拉近家庭和学校距离,及时准确把握孩子成长脉膊,为家校合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学校应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

  (1)确定校外素质教育基地,激活外部教育功能。认真开掘本地区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社会信息(包括法制、纪律、社会公德等)、学科教材等方面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用以开展对学生的经常性、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2)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利用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请他们与周边学校联系,缔结友好学校,实现地区、校际等资源整合与交流,从兄弟校身上吸取自身发展需要的“养分”。服务于学生。

  (3)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通过开展争做安全环保小卫士活动和争做好公民活动,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亲近大自然”、“军营快乐行”、“环保一日游”等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

  会,走向大自然,开展了以“锻炼自我,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小公民道德教育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开阔生眼界,增长识社会的能力,使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悟,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

  总之,学校教育尤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土壤、社会天空,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它就会枝繁叶茂。因此,要办好学校教育,要全面全方位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立足学校,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配合与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小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三结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开展“三结合教育”,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家长教育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规划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共建工程,紧密围绕“改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发展社会教育、促进三方面教育”这一主线,努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一)学校教育一一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

  学校要进一步密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与协作。学校教育的方向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家长,为了优化广大学生的家庭育人环境,学校有责任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

  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法上协调统一,而不应该出现教育空白,更不允许相互抵消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包括社会单位的人才、设施和热心学校教育的志愿者队伍,以充实学校教育工作力量,社会应视青少年的教育为己任,当前,在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更应凸现社会的功能,已优化社会环境,推动学校教育,达到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社会化大教育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从而以显著的成效、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更大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教育一一能力锻炼、品质陶治的基础环境

  社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大社会办大教育,大教育促大文明,各级政府始终把社会教育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人大推动,政协支持,教育局指导,辖区为主,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同步发展,共育新人,齐奔小康”的工作格局。社会教育对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形成教育青少年的合力;对于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联合各方面力量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对于动员社会各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供财力、物力、智力支持,形成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促

  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充当社会教育的联络人和参谋助手,把各方力量团结在学校周围,并积极为社会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是发挥精神文明传播者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和配合社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社会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社会移风易俗;参与社会的阶段性专项工作,如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是发挥人才加工厂的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为社会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当地培养和培训需求对路人才社会教育在“三结合教育”中的功能

  (1)、社会教育有利于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新风尚,“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オ”,社会要把弘扬尊师重教新风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

  (2)、社会教育有利于大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形成,社会教育对促进和沟通地区的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教育的格局与网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要成立青少年志愿者队伍,雷锋小组德育基地,开展社会环境保护,植树护绿,扶贫帮困,尊老爱幼活动。

  (3)、社会教育有利于推动地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教育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社会教育的成效将直接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教育是协调教育、文化,提高市民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拓展学校教育视野,让学生走向社会,让居民接受教育。

  (三)家庭教育一一知能转化、品行养成的首要阵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教育和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牢固确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克服“重智轻德的偏向,把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作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教子,以德育人,努力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代新人。

篇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浅谈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

  【摘要】

  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科教兴国的战略必然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培养人才进行最充分的联系。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更趋实效化、科学化。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社会

  教育

  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学校德育工作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更趋实效化、科学化。

  一、纵观国内外“三位一体”共育情况及方向

  1.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州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的学校结构,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极大推动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的发展,而进入21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和许多州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顺利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吸引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

  2.在我国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时想起学校。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3.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关键要靠教育。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4.学校、家庭、社会都肩负着少年儿童的教育重任。三者通力合作,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三位一体”有助于促进新型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促使学校加强自我管理,形成现代学校制度,也能使社会给孩子教育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科教兴国的战略必然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培养人才进行最充分的联系。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有研究的价值。

  1.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能加强学校德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充分发挥学校在“三位一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构建形成共育科学运行机制,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改变以往落后的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式方法,进一步拓展学校的组织和管理功能。

  1.

  学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学校与家庭、社区相互协同的安全、道德与法制、队日等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方式和互动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与社会各积极力量团结协作,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环境,开辟发展空间,发挥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使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让学生不仅在书本,还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获取全方位的知识,健康成长。三方合力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与通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和完善与家长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微信、钉钉等平台的使用,拉近老师、家长、学生的距离。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合力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指出:“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由此可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现实,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可以说“三位一体”是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改变以往教师、家长的教育模式,合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实现共育发展。

  四、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

  1、拟定家校合作法律法规,保证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国家是教育发展的支撑,明确的教育政策方针可以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目前我国颁布的政策方针仅属于规章制度,还未上升到法律程度,且这些规章制度属于属于宏观的、倡导性的。对于双方的权力与义务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在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力度。因此,建立全国性法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法律给予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公正[14]。制定法律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明白自己有权利参与学校教育,要树立信心和动力投身到学校教育,不能因为害怕学校和老师的排斥就放弃参与。

  且家长需要明白自己有义务对学校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能因为自身的主观原因想不参与就不参与。另一方面,把家长参与的权利与义务以法的形式进行规定,可以减少家长的排斥心理,减少家长在参与活动时的随意性,变得规范化。

  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专门的家校互动资金

  充足的经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所以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应有所加强。首先应该选拔大量的人才投入教育事业,解决教师资源紧缺的现状,合理划分班级规模,使班级中的老师有时间和精力与家长交流沟通。给每个班级分配两名班主任,一名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另一名主要负责学生思想品德及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分工明确不代表两名班主任没有交集,相反要相互配合,共同对合作活动的开展负责。学校可以在每学期的绩效考评中把老师在家校合作中的成果表现列入考评标准中,以此激发老师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其次还可以成立家校合作的专项基金。缺乏专项基金的支持,家校合作难以实施,一些项目也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国家应该成立家校合作专项基金,这样可以激励家校双方组织更多有关的教育活动,逐渐提高家校合作的层次。此专项可以来源与国家投入,也可以由社会捐款,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共同管理。

  3、发挥研究人员力量,对学校进行指导教育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国家新兴其大量的优秀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差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了许多优秀的理论成果。所以我你们应该发挥这些研究人员的力量,派遣这些优秀人才去学校指导。这些研究者可以对学校的领导者、老师、家长进行培训指导,使他们对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还可以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为学校创造适合自己的一些活动及组织,为教育的发展作贡献。在指导学校的过程中,研究者又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也使得家校合作的理论成果更加丰硕。

  结语: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三者就像一条链子,任何

  一方脱节,都会影响到整条链子的完整性。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不同于学校教学方面,它涉及到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关爱,关注社会、奉献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2.

  百度搜索

篇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发展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独立功能,又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化教育传递过程,它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条件。一.要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用心良苦,可由于观念的错误,不但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弄巧成拙,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由“重智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不能只抓分数,要抓非智力因素;由“溺爱型”转到“严爱结合型”,要把溺爱变成“关爱”;由“保姆型”转到“自理型”,要让孩子有自理、自护能力;要由“单纯生活型”转到“生活精神型”,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要由“封闭型”转到“开放型”,要鼓励孩子交往,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要由“专制型”转到“民主型”,让孩子在人格上与家长平等;要由“隔阂型”转到“理解型”,学会心理换位,走入孩子的心灵等等。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教育艺术不是刻板的生硬的教育,而是结合日常生活,很自然地让孩子接受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把教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孩子自然接受,学校要鼓励家长讲究教育艺术性。如:抓住优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因人而异;抓住时机,适时教育,要“遇物而诲”,课堂教学是完整的文家庭教育的影响使学生修养教育、文明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社会风尚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

  “遇事而诲,”“遇功而诲,”“遇败而诲,”“遇惧而诲,”“遇趣而诲”;要顺其天性,循序渐进。要按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施教,切忌“揠苗助长”,要善于疏导,开渠引流。要抓住孩子兴奋点进行疏导,把疏与堵结合起来等等。提高家长的修养,让家长“以身立教”现在有些家长只注重言教,而忽视自己的“形象”,要知道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无论它是有意无意,它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最正面、最经常、最深刻的,因此,家长必须提高修养,以身立教。学校应该让家长认识并逐步做到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激情,以性养性,以意炼意,以行导行。指导家庭创设良好的“氛围”,熏陶孩子。现在有些家长只注重物质环境的建设,不注意精神环境建设,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学校要帮助家庭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等等,学校要引导家长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让家庭的精神生活充实、高雅,防止精神污染,家庭中要有“四名”:名人、名言、名著、名曲,有可能的还可以有名画。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情况。学校应经常与家长协商教育孩子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使家长更好地进行教育。一般学校应向家长通报:对家长有什么希望?学生最近的表现情况……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意识,时刻想着“假如我是老师,我会怎么处理。”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方式建立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党政领导和学生家长代表5—7人组成,每年调整;同时每个年级也设家长委员会,由级长、班主任及家长代表7—9人组成。机构健全,任务明确,学校负责联络,共同开展工作。召开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成果,向家1、学校最近主要开展哪些教育活动;2、学校最近向学生提出哪些要求;3、学校最近

  长介绍学校近、远景规划和当前的教育教学计划,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值此机会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开通“家校联系热线电话”,班主任老师可随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信息交流及时,在偶发事件发生时,能立即实现家校沟通,使事件得到较好处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印发家庭教育学习材料家访、书面联系等形式指导家庭教育。二、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社会对学校教育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中积极有利于学校教育的一面,积极吸纳与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增进社会对学校的了解,谋求社会对学校改革的支持,是保证素质教育顺利推行的重要举措。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协助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1、介入教学管理以往教学这一领域历来由教育专业人员所控制,教育系统以外的人员基本无法介入,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深化,国防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这样的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但学校要独立开展这些方面的教育往往有不少困难,而问题关键在于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其实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社会参与是大有可为的,完全可以依靠社会资源,注意在学生家长和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中挖掘合适的师资资源,探索与社会各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兼职教师队伍以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资队伍的优化组合,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2、完善管理措施,加强社会文化的管理。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这样,学校就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充分发挥了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优势,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文化,既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社会文化,也

  有只供消遣的中性的社会性文化,更有对青少年有毒有害的社会文化,如言情、恐怖、暴力、迷信等,对成长中、发育中的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见及此,有关政府机构及主管部门应统一领导和管理社会文化市场,如对经营营业性舞厅、卡拉街区、村委也应成立社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形成社会文化管理网络,加强社会文化管理,ok室、录像放映室、桌球室、电子游戏机室、网吧、并要他们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出租书屋等容易诱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商铺业主提出具体要求,定保证书,从而有效抵制这些不良场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3、争取社会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开拓教育渠道。这几年,单纯依靠政府改善办学条件的局面有所改变,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出资捐物助学的事情逐渐增多。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社会出资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些企业单位将基金会设立在指定的学校,由学校自行管理和使用基金,直接支持了这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有些企业联合建立社区教育基金会,由社区教育委员会选择资助学校,帮助他们加快教育设施的更新。另外,一些单位采用“校企合作”、“厂校挂钩”等形式,联营、合作,扶持校办企业,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在社会上应建立和健全青少年教育组织,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各中小学校对青少年开展校内外教育工作。各地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先进的社区居委会”、“名牌企业”、“派出所”、“武警中队”、“检察院”、“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及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新建的人文景观等,开辟为学校的德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调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社会思潮,进行价值观教育,进行对国家对人民发扬奉献精神的教育,进行反对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的教育,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就使学校摆脱教育管理方面孤身奋战的局面,壮大了学校教育的力量。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他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的多渠道

  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__态和__气_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__,最低气温是-2℃__,一天的温差为_7℃__,平均气温是__1.25℃。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490℃,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_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篇八: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的全面发展关键是靠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兴旺之源泉。自党的十九大、新疆工作会议及南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工作更是被放在重要位置,备受关注,各级党政越发重视教育工作。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孩子为以后走入社会,回报社会的第一步,是基础,也是关键,在新疆南疆,教育工作更是具有深层次战略意义,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但是在经济、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负面因素制约着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出现了学校孤立,家庭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才使孩子各项素质得到提高,促进教育协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一、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条件限制及传统思想的影响,使我们南疆地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三者联系不紧密,配合不默契,出现脱节现象。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南疆地区,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虽然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有教育子女的条件。此地区有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家长思想好,文化素质较高,教育方法好。但有些家庭关系紧张,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家长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还有一部分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在老人身边照看或由亲戚照看,年迈的老人只能管了孩子的吃饭问题,根本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的教育观。甚至有的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无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不是所有做家长的都能胜任的。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保守,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应该全面地发展,没有认识到仅靠学校教育无法完成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也没有认识到只有家长与学校良好协作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专门的教师,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少年一代进行集中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才的教育。学校教育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来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才能,而且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弥补儿童心理发展上某些遗传素质的不足。学校教育是们教育的主体,在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要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父母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孩子的个性和行为,而且还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三)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社会教育呈现出诸多的局限。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有些社会活动的意义没有体现时代特点,激发不起学生的认识。

  二、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作为从事教育一线的老师,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为思考,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力求寻找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的切入点,综合三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做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要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努力做到思想、行动一致

  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必须使家长和教师的认识统一,家长和教师交流情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向学校、向教师提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二)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高效地、密切联系的有效渠道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主要由家长组成。家长可参与学校大型教育活动和重要的“第二课堂”活动,也可以进校参加听课、教研活动,直接观察了解学生校内生活、学习、活动情况,反思自身的家庭教育和体验孩子的感受,以便更好地整合学校教育。

  (三)“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结合的基本途径

  家、校联系通常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家长分别进行访问,一般应分班进行,每学期至少应对全班学生家长家访一次,少数“双差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常访问。家访时教师可先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优、缺点,学习成绩,然后倾听家长的反映和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学生某些缺点,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措施。既不能“报忧不报喜”,也不能“报喜不报忧”,要用辨证方法,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既要使家长对教育子女有信心,又使家长懂得教育子女的艰巨性,从而取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与协助,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才能使为我们南疆的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四)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

  由于家长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任凭主观意志进行教育,不是粗暴就是溺爱,有的家长忘了自己的职责,把子女的教育全部推给老师;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提出许多不适当的要求。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有责任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知识,通过教育,使广大家长提高认识,初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有利于家校合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重视社会教育

  有了家校的通力合作,学生的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最终还是要在社会得到展现,社会是个大家庭,所有成就的取得都必须由社会来认可。??

  首先,社会教育具有系统协调功能。其次,社会教育具有环境优化功能。再次,社会教育具有组织整合作用。

  总之,培养人才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又是基础工程,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只重视校内的正规教育,而忽视校外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只重视纵向衔接,而忽视横向沟通,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只有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联系、合作、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人教育体系,才能完成“育人”的历史使命。

篇九: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第一套

  12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每个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前的括号里,每

  小题1分,共5分)

  1.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

  A.制度教育

  2.主张"教育即生活"观点的是()。

  C.实用主义教育学

  3.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

  C.显性功能

  4.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C.义务教育

  5.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C.国家课程

  二、改错题(将每小题的划线处改正,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师是以传授知识为职责的职业。教书育人

  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手段的改革。课程

  3.经验主义课程论主张课程应以学科为中心。儿童

  4.夸美纽斯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普通教育学》。大教学论

  5.主张非指导性学习的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情感

  三、填空题(将答案填在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___活动。实践

  2.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___

  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社会发展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要达到的___结果。预期

  4.学科课程以有组织的___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学科内容

  5.班级管理是以___为基础展开的。班集体

  6.从狭义看,教师是___的专职教师。学校

  四、概念题(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3分,共9分)

  1.教学答: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为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教育制度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理等。

  3.教师职业道德答: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它是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

  五、简述题(简要论述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答:1农业社会的教育2工业社会的教育3信息社会的教育

  2.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3.教育目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答: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能力的发展3专业知识的拓展4专业自我的形式。

  教育学原理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3.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

  A.文化性功能

  B.生态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政治性功能

  4.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斯宾塞

  C.卢梭

  D.培根

  5.谈话法的一种类型是()

  A.对话

  B.讲述

  C.报告

  D.讲解

  6.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教学

  C.社会调查

  D.公益活动

  7.决定人们受教育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

  D.文化传统

  8.教育制度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历史性

  9.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王国维

  D.胡适

  10.美国现行学制属于()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11.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A.《孟子》

  B.《学记》

  C.《说文解字》

  D.《论语》

  12.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

  D.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13.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14.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这说明教育发展具有(A.地域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继承性

  15.决定教育性质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社会文化

  D.科学技术

  16.评判我国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是()

  A.教育目的B.社会要求

  C.升学率

  D.学生需求

  1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

  的”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涂尔干

  1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福禄贝尔

  B.卢梭

  C.涂尔干

  D.裴斯泰洛齐

  19.师范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是瑞士教育家()

  A.乌申斯基

  B.培根

  C.裴斯泰洛齐

  D.第斯多惠

  20.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创立的教学法是()

  A.暗示教学法

  B.范例教学法

  C.发现教学法

  D.探究教学法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1922年学制22.德育23.教育目的24.教育影响25.陶冶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7.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教育起源说?

  28.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29.简述二战后西方学制改革的基本特征。

  30.运用讲授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31.家庭教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试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下面一段话是一位中学生的实话实说:

  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

  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频频点头。

  请运用教育原理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

  教育学原理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常常表现出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发展具有()A.相对的独立性B.一定的超前性C.一定的滞后性D.绝对的超前性

  2.《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康德D.培根

  3.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

  4.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这阐明了现代教育的()A.未来性B.科学性

  C.生产性D.终身性

  5.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A.文字的产生B.阶级的产生

  C.生产力的发展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

  6.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7.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个体生存功能B.个体享用功能

  C.个体发展功能D.自我教育功能

  8.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D.1951年学制

  9.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客观性B.强制性

  C.价值性D.教育性

  10.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制

  1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

  B.提供物质前提

  C.提供心理前提

  D.主导发展方向

  12.以下哪种方法属于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A.讲授法B.演示法

  C.练习法D.暗示法

  13.教育活动的工具、载体及其应用被称为()A.课程设置B.教育过程

  C.教育活动D.教育手段

  14.在教育过程的预备阶段,其根本任务是()A.启发学生思维B.呈现教学材料

  C.激发学习动机D.进行教育评价

  15.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为达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被称为()A.教育过程B.教育方法

  C.教育活动D.教育评价

  16.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中介是()A.社会交往B.社会生活

  C.社会存在D.人际关系

  17.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是()A.经济条件较好B.家庭环境良好

  C.家长文化程度高D.孩子比较听话

  18.教师职业独立和专门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设置()A.师范学校B.职业学校

  C.国民学校D.初等学校

  19.教师能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间接性B.创造性

  C.示范性D.广延性

  20.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是()A.社会的进步B.学校的发展

  C.学生的发展D.科技的进步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学校体育

  22.教育美

  23.双轨制

  24.对话法

  25.教师中心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27.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哪几方面的关系?28.什么是教育?这一定义的特点是什么?2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0.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1.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

  四、论述题(本题13分)32.试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3.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张老师似有所悟……。

  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

  教育学原理试题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C.系统性

  A.政治教育

  C.心理教育

  A.夸美纽斯

  C.培根

  B.自发性

  D.计划性

  B.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B.赫尔巴特

  D.康德

  2.狭义的德育一般专指()

  3.从宗教的角度论述教育目的的是()

  4.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A.实用主义

  C.自然主义

  B.永恒主义

  D.结构主义

  B.《学记》

  D.《中庸》

  B.对话法

  D.参观法

  5.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

  C.《孟子》

  A.讲授法

  C.讲演法

  ()

  A.高等教育制度

  C.奖惩作息制度

  A.美育

  C.德育

  B.特殊教育制度

  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

  B.体育

  D.智育

  6.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学校教育,表现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方法是()

  7.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8.按教育内容的分类来说,法制教育属于()

  9.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

  A.客观性

  C.历史性

  ()

  A.惩罚

  C.监督

  B.说教

  D.奖励

  B.教育集团

  D.教育网络

  B.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B.支配作用

  D.决定作用

  B.卢梭

  D.福禄贝尔

  B.学生具有独立性

  D.学生具有可塑性

  B.环境

  D.教师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D.相互对立相互割裂的关系

  B.强制性

  D.教育性

  10.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学习的动机,改善教育活动氛围主要有赖于

  1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形成()

  A.教育系统

  C.教育合力

  12.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

  C.文化背景

  A.制约作用

  C.主导作用

  A.洛克

  13.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关系中发挥()

  14.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斯宾塞

  15.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

  ...A.学生具有自觉性

  C.学生具有创造性

  A.学生

  C.社会

  16.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形成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17.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18.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特征是()

  A.年龄特征

  C.心理特征

  B.生理特征

  D.精神特征

  19.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

  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别

  C.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A.教师讲授过程

  C.校长管理过程

  21.学生中心论

  22.教育的永恒性

  23.人的可教育性

  24.制度教育学

  25.教育内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2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8.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29.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30.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

  31.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32.试分析论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母亲批评父亲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只沉迷于打麻将。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办法。父亲则指责母亲“心理变态”,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整天唠叨“我是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更好”,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学原理试题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欧洲世俗封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

  A.公民

  C.骑士

  B.平民

  D.僧侣

  B.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D.教育目的可以取代教育目标

  B.学生学习过程

  D.教材呈现过程

  20.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实现()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在教育学史上,被视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夸美纽斯的()

  A.《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A.义务教育思想

  B.《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B.终身教育思想

  3.“活到老学到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

  C.素质教育思想

  D.民主教育思想

  4.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之一是()

  A.铁制农具的出现

  B.阶级的分化

  C.宗教的产生

  D.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出现

  5.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

  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

  C.经济基础

  D.文化传统

  6.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具有独特军事色彩的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雅典

  B.古罗马

  C.古代中国

  D.斯巴达

  8.宋代有很多有名的书院,其中在湖南的是()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嵩阳书院

  D.茅山书院

  9.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一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10.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A.教育途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方针

  11.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12.古代社会占第一位的教育内容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3.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培养学生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的品质,这类教育活动属于(A.民主意识教育

  B.文明行为教育

  C.法制观念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14.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

  A.思想性

  B.技能性

  C.娱乐性

  D.竞技性

  15.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管理

  C.考试

  D.课程设置

  16.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

  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17.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A.智力因素

  B.理性因素

  C.非智力因素

  D.感知因素

  18.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即()

  A.讲解与演示过程

  B.参观与讨论过程

  C.提问与对话过程

  D.教授与学习过程

  19.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已,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20.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首要特点是()

  A.科学性

  B.强制性

  C.生活性

  D.规范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育

  22.人的身心发展

  23.学校教育制度

  24.教育目的25.陶冶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教育学创立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27.教育发展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8.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三个主要层次是什么?

  2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0.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结构?

  31.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1)

  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教育学原理试题5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教育方针

  22.教育方法

  23.教育影响

  24.德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5.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6.现代教育的特征。

  2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8.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29.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0.光明学校本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无心上学,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学业成绩一直比较差。1994年,李校长到学校任职,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以美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发展的改革方案。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课外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成立了学校鼓乐队、合唱团、书法学社、美术社、工艺小组等各种艺术团体,定期开办艺术教育讲座,举办校园艺术节,及时展览和汇演艺术社团的创作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学校整个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违法犯罪现象不再发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问题:(1)请运用美育功能原理分析光明学校的改革措施;

  (2)如果你是学校领导,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