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总结材料(全文)

《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总结材料(全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9 15:50:07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总结材料(全文),供大家参考。

《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总结材料(全文)

 

 《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总结材料

 ——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我们正走在路上。

 (一)子课题:走近苏东坡

 1. 校本课程《走近苏东坡》纲要:

 (1)课程目标

 实验初级中学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走近苏东坡》以苏东坡为范例,实现传统文化课程“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落地”。该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更进一步走近东坡,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耳濡他的豁达乐观,目染他的至真至纯,浸染他的家国情怀,进而以苏轼为师为友,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2)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有四章组成:

 第一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成名、天下皆知、初涉官场、世事维艰)

 第二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灭顶之灾、乌台诗案、潇洒居士、东坡绝唱)

 第三章

 茶余琐事话亲友(亦敌亦友王安石、海内存知己、十年生死两茫茫、手足之情)

 第四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与酒、东坡美食、东坡戒诗、三咏赤壁)

 (3)课程实施

 本课程开始实施时间是 2017 学年度的第二学期,授课教师是陈万太、盛程程;本次修订版实施时间是 2018 学年度,授课教师是陈万太、王伟、贾志璞、张伟、孙志瑜。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4)课程评价

 对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本课程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学习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

 2.

 校本课程《走近苏东坡》体验活动:

 例:走近苏东坡活动第一弹

 走近苏东坡社团成立已半年有余,第一期社团结束后,学生们表示受益匪浅。有的学生为了进一步研究,第二期又积极报名。也有不少学生慕名而来。第二期社团,由初二语文组老师主持,旨在带领学生走近、研究苏东坡,以苏轼为轴心,外延至其人、其史、其文、其生活及其思想的多领域研究。从第一期社团展示来看,学生在此社团的收获,绝非语文一个学科,甚至扩展至史学、美学等多学科。

 本学期,为了将“走近苏东坡”打造成精品社团,初二语文组全体教师精心备课,集思广益,立足于学生的心身发展特点,开展系列“走近”活动。

 (1)活动名称——舌尖上的苏东坡

 东坡肉威名遐迩,第一期社团,由语文组陈万太老师主厨,亲自烹饪正宗东坡肉共学生品尝、感受。学生们品尝后跃跃欲试,本期社团,将由学生独自完成参赛作品。

 (2)活动方案

 ①查阅有关“东坡肉”的文献资料,能够自然、流畅、介绍东坡肉的由来及典故。

 ②完成东坡肉的烹制,要求:以微电影的形式记录所用食材及烹制过程。

 ③为东坡肉赋诗一首(角度自选,可“念东坡”、“颂美味”等)

 ④11 月 22 日社团课,举行“舌尖上的苏东坡之美味鉴评会”,请各位同学带食物成品,展示微电影、品肉吟诗,并现场评选“最佳导演奖”、“最佳诗作奖”、“最佳美食奖”。

 ⑤如有亲友团来校助阵,现场烹饪,可加分。

 ⑥请各位同学于评选结束后,将本人的微电影作品上传至 qq 群,名称统一要求:走近苏东坡-2016 级 x 班 xxx

 让我们一同期待各位才子佳人的优秀作品。

 实验初中 初二语文组

 3. 走近苏东坡 —— 半学期活动总结

 半学期走过,走近苏东坡社团也在热烈的活动中逐步定位,清晰方向,现梳理如下。

 (1)立足专业,走近东坡

 想要了解伟人,就需要学生阅读足够多的史料,有开阔的视野,本学期初,授课教师陈万太老师、王伟老师、贾志璞老师,精心备课、研讨,在阅览众多史料的基础之上,向学生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让学生在书香中亲近东坡,认识东坡。

 当然,为了弥补文字的平面感知不足,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研讨康震教授的《苏东坡讲座》,让学生在轻松的讲座中更多了解其人其事。

 (2)走近东坡,从读书开始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往往听别人说的多,自己看的少。流行书籍看得多,专业书籍看的少,为了带领学生高质量的完成结业论文,三位老师从教给学生如何检索书籍、如何选择专业书籍开始。

 于是,在实验初中的图书馆中就常常会看到本社团的学生。他们穿梭于各个书架之间,从历史、文学、艺术、各个领域检索不同角度对苏东坡的解读。又手把手的教给学生如何查阅书籍基本信息,哪年出版?第几次印刷?让学生一点点了解如何完成专业论文。

 (3)打破死板授课,让东坡“潮”起来

 讲座、读书,学生沉下心静思有不少所获。但如果每堂课都如此,那学生就会丧失最初的兴奋点。于是,三位老师又精研课程,带领学生从“东坡美食”入手。

 美食,最易俘获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一听说做东坡肉,孩子们兴奋无比。再听说老师要求孩子们用微电影的形式记录制作过程,雀跃无比。最后,为了让孩子们在精神上有更多沉思、收获,在赋诗一首。

 美食、微电影、诗歌。多种形式,总有孩子能找到的擅长点。于是,苏东坡社团更活跃了,孩子们更乐于表现了,更有价值感了。

 孩子们精心准备,并奉上“东坡宴席”——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蜜饼.屏幕中播映着精心制作、剪辑的微电影,一个孩子即兴赋诗一首,整堂展示课自由、活跃。

 多元的活动,让孩子们发觉,研究苏东坡可以很有趣,原来苏轼的伟大正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亲近。

 “东坡美食”结束后,辩论赛粉墨登场,辩题:“乌台诗案对苏东坡的影响”,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听闻开展辩论赛,孩子们异常兴奋,当他们读的多、了解得多,剩下的就是通过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认知了。

 半学期,十几节课,“走近苏东坡”社团正慢慢发生蜕变,教师教学思维的开拓,与生亲近的授课方式,活泼新潮的活动,借助多媒体的展示……这种种蜕变在孩子们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到,一提

 到上课,孩子们更兴奋了,因为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掌握许多技能、还能收获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二)子课题:齐鲁家风伴我行

 1. 校本课程《齐鲁家风伴我行》纲要:

 (1)课程目标:

 实验初级中学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齐鲁家风伴我行》以齐鲁传统优秀家风为载体,实现传统文化课程“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落地”。

 本课程立足深挖“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齐鲁优秀传统家风,以齐鲁哲人先贤受家风教育为范例,结合当今的模范人物、身边人物,引导学生去了解、质疑、探究,形成课题研究,从而实现传统文化课程“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

 (2)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有四章组成:

 第一章

 家风家训概述

  第二章

 经典家风家训

 第三章

 家风故事

  第四章

 齐鲁好家风

 (3)课程实施

 本课程开始实施时间是 2018 学年度,授课教师是陈万太、张伟、孙志瑜、王伟、贾志璞。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4)课程评价

 对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本课程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学习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

 2. 校本课程《齐鲁家风伴我行》活动:

 如: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开发与研究课题之齐鲁家风家训

 《孝义格天》教案

  教学目的:

 1、从“孝”的角度理解家风家训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2、了解“孝”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和传播

 3、学会感恩,继承孝道并最终践行

 课时安排:

 一个半小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些日子,在毕淑敏的微博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曾遇到一个问题,让我深深感动。那个问题是——你可知道你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万分惭愧,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祖父祖母的名称,但对曾祖父曾祖母的姓名,全然不知。我极为抱歉并且永远遗憾,知道再无弥补。曾祖父母是普通的农人,没有名垂史册的功绩。我的父母和他们那一辈的亲属,皆已过世。如果将来找不到家谱,我再也无法得知有关他们姓氏的线索了。

 请问同学们,同样的问题问你们,你们会如何回答?

 幻灯片一:网易对这项活动的调查结果

 师:其实,“记得曾祖父母的名字”,其意义不仅仅是记住名字而已,它还有更大的意义。这样,我们自然想起族谱来。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族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所谓“记住曾祖父母的名字”,在于从祖辈那里继承优良家风,获取再前进的动力。某种程度上来说,继承就是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在祖辈父辈那里继承的孝道

 二、我爱我家:

 学生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父母是怎样对待家里的老人的?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做法怎么看?(落实上节课布置的任务:

 用照片、录像、图画、手抄报等各种形式观察记录父母对待老人的方式和镜头。)

 活动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会忽略的细节,引导孩子学习父母对老人的态度,培养感恩意识。

 师:刚才同学们都展现了自己家风中对于“孝”的理解和阐释,板书“孝”的甲骨文写法,让学生从古老的字形中了解“孝”的内涵。

 1、什么是“孝”: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

 “孝”字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食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是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想着要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对父母、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2、格天:感通上天。语本《书.君奭》:"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

 三、经典论孝

 “孝”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武梁祠汉画像石中十几个孝子中,有两个是孔子的弟子,分别是曾参和闵子骞,

 他们都因为“孝”得到孔子的赞赏。“孝”起源于殷商,大盛于周朝,孔子把这个“孝”做了更大的改进。

 1、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一个关于曾参的故事。

 曾参和他的父亲曾典都是孔子的弟子,据说曾参在除草时,不小心把瓜苗除断,被他的父亲毒打一顿,不省人事,醒来后装作没事的样子,借此告诉父亲,自己安然无恙。

 2、谈谈看法:对这个故事,你怎么看呢?

 学生发表观点。

 3、你猜孔子怎么看呢?

 孔子知道以后很生气,他说,舜的父亲用小鞭子打他,他就忍受着,如果用大拐杖打他,他就逃跑,现在曾参侍奉父亲,挨打也不回避,如果真被打死了,就会陷父亲于不义的境地,相比之下,哪个更不孝呢?这就是所说的“小受大走”的故事,体现了孔子思考问题的方式。

 4、《论语》中也有不少关于“孝”的内容:

 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四、孝心无价

 下面带领学生做一个关于孝顺与否的心理测试。

  1 .买东西时是否会想到给父母买?

  A.会想到

 B. 很少想到

 C.几乎是没有想过

  2. 父母给予你的意见,你的态度是什么?

  A.重视

  B. 凑合听罢了

  C. 认为陈腐 ,不听

  3 .父母打电话给你说他们想你了,你的反应是?

  A.下意识地认为家里出事了

 B.觉得新奇,可以接受

  C.没有想太多,多半没事

 4.父母不爱吃和爱吃的东西,你都知道吗?

  A.都知道

  B.好像有印象

  C.从来都没有注意

  5. 下列的情况你属于赞成哪种?

  A.父母就是父母

 B.父母是指南针

 C.父母是安慰者

  6 .你会去拥抱父母和家人吗?

  A.会的

 B.不会,不好意思

  C. 从来没有想过

  7.你喜欢父母的性格吗?

 A.欣赏

 B.可以接受

 C.难以忍受

 8.你希望得到父母以及亲人更多的爱吗?

  A.希望

  B. 不知道,也许

  C. 够了,都快被爱压坏

 师:A 选项每题记 3 分,B 选项记 2 分,C 选项记 1 分,20 分以上的同学就可以获得我们颁发的“孝行学子”奖,让我们为每位同学分发一枚糖果,共同分享这份孝心之甜美!

 五、孝义天下

 列举古人和今人对父母尽孝的几则事例,让孩子们对照刚才自己所做的问卷谈谈看法。

 六、布置研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

 1、探究经典作品中的“孝”文化

 2、探究民间文化中的“孝”文化

 3、探究中国古今名人与“孝”文化

 4、调查我校学生对“孝”文化知识的了解

 出示“教”的甲骨文写法

 有“孝”才可教育和教导,希望同学们能更好的传承孝道,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待父母老师及长辈的做法,更好的践行孝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