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9 09:21:08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 1 — XX 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 号)和《中共 XX 省委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X 发〔2020〕XX号)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㈠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与“小荷工程”相结合,积极探索具有 XX 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㈡基本原则 ——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

  — 2 — 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综合考虑学生学段、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和时间。

 —— 体现区域特征。结合 XX 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挖掘天工文化元素,发挥钢铁、光伏、锂电等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 强化综合实施。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社会大课堂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等公共场所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让学生在多元劳动实践中学会奉献社会。

 ㈢工作目标 到 2023 年年底,全市建立市级统筹、区域推进、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配置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各中小学符合要求的劳动教育课程、课时达标率 100%;遴选一批“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创建 10 对 20 所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学校,创建 50 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全力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制定中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办法。

  — 3 — 二、工作措施 ㈠创新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中职学校每学期不少于 18 学时。普通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 1 至 2 年级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 3 小时;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和志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 3 周。

 2. 开发地方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设烹饪、手工、园艺、竹编、夏布绣、剪纸、酿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具有 XX 地域特色的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学生劳动实践课题探究、创客教育、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充分挖掘 XX 本土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融合推进“红色文化+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红色研学课程体系。

 3. 探索“小荷工程”特色劳动教育模式。结合我市“小荷工程”,立足学生自管自理,制定“小荷工程”特色劳动教育内容,开辟“小荷工程”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劳动周中设立“小荷工程”劳动日。开展城乡手拉手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城乡结对,鼓励城市学生到农村从事农事体验、农村传统手艺学习、乡村文化考察等,鼓励农村学生到城市从事城市志愿活动、职业体验和城市文化考察等。

 4. 发挥家校社三方教育合力。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

  — 4 — 差异,鼓励家庭每周开展家庭劳动,引导学生完成扫地、整理、烹饪、种植、养殖、家具家电维修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倡导家庭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个学段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或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统筹整合社会劳动教育基地优势资源,设计多条可供学生自行选择的劳动实践线路,探索“劳动实践体验一日行”和“劳动实践深度体验活动”等。

 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5. 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劳动教育工作所需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6.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通过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组织相关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聘请具有专业劳动技能的专家作为劳动教育特聘导师、邀请有技能的家长担任学生劳动教育导师等渠道,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辅导员培训内容。

 7. 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责任制

  — 5 — 和责任追究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责任保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管控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消除各种隐患。

 8. 建立多样化劳动实践场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区域统筹”原则,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支持、指导各学校新、改、扩建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利用职业院校场所、课程、师资等优质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科技教育等。探索馆校合作,研发馆校合作课程,利用社会场馆资源开展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厂企农场、科创企业、企事业单位、行业产学研机构为学生提供工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科技体验等劳动实践。各学校将劳动实践场室纳入学校建设规划,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场室。中职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品牌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网络体系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设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及联合搭建实践平台,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㈢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9. 构建劳动素养多元评价体系。以开展科学评价为导向,推动劳动教育提质提效。构建“横向+纵向+多元”的劳动教育全面评价体系,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各学段全程贯通评价。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

  — 6 — 价、社区评价、基地评价等多种方式,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10.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评选一批劳动教育骨干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名师工作室等遴选建设范畴,打造一批带动全市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的领军团队。

 11. 强化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应用。把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评先、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参考以及毕业依据之一。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导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开。

 三、推进步骤 ㈠建章立制阶段(2021 年 8 月) 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劳动教育具体清单,建立“一校一清单”,根据已有办学条件、师资结构、管理考核制度、教学等方面现状,做好规划设计,制定校级实施方案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

 ㈡实施阶段(2021 年 9 月起) 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认真收集和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 7 — 认真督促实施并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实施。

 ㈢分期评估阶段(每学年末) 每学年末学校通过自评形成总结报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估,并向市教育局上报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市教育局组织召开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会,分批认定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分批遴选“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色项目。

 四、有关要求 ㈠加强组织领导。县(区)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开展劳动教育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抓好督促落实,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㈡加强协同配合。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为深化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条件,切实负起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宣传部门要抓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学校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场地建设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落实到位;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配合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劳动教育的土地供给和学校建设工作;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要做好少年儿童劳动教育引导、关爱、支持、保护工作。

  — 8 — ㈢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在抗疫救灾、脱贫攻坚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广大师生、家长增强对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的认同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