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凝心聚力,持续奋进,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鲤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报告(完整文档)

2022年凝心聚力,持续奋进,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鲤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报告(完整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9-29 13:00:08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凝心聚力,持续奋进,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鲤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凝心聚力,持续奋进,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鲤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报告(完整文档)

凝心聚力  持续奋进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鲤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鲤城区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的工作

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鲤城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五年,是破难前行、砥砺奋进的五年。这五年,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确立并实施“四提升”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较好完成了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每年组织召开企业家大会,出台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数控一代”应用推广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开展“三比一看”、“促进项目落地、帮扶企业发展”等活动。2015年GDP突破2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20亿元(按100%口径30.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62%、8.6%和11.67%。产业结构不断调高调优,以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科技服务、文创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增,第三产业创税对财税的贡献比重提高8.9个百分点;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
产值超亿元企业从36家增加到82家,上市企业从6家增加到11家。创新支撑更加有力,组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两个服务中心”,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企业创新人才,二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名,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树立城市建设新理念,强功能提品位,古城新区协调发展。树立产城、人文、生态融合发展理念,以“三旧”改造、石结构房屋改造、“美丽社区”建设等为抓手,大力推进古城保护复兴,成片规模开发建设江滨南路沿线、站前大道两侧、笋江路两侧等片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越来越强。共组织实施重点项目97个、竣工6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5亿元、年均增长15.67%。建成站前大道鲤城段、池峰路七支路等一批重要路网,城市格局进一步拉开,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泉州市首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评作出贡献,获评国家级生态区。

五年来,我们抢抓文化复兴新机遇,顺天时尽地利,文化事业亮点纷呈。以泉州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复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一批文创园区(街区),培育国家级动漫企业1家、国家4A级景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个,闽南文化生态园、新门旅游文化休闲街区等一批项目正加快推进。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古城谒祖朝圣游、创意游、街巷游、文化体验游成为新热点,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6.7%。古城对外美誉度大幅提升,“东亚文化之都”县域文化周、海丝国际艺术节主会场活动、亚洲艺术节“魅力文都”、央视春晚东部分会场活动等在鲤城圆满举办。

五年来,我们呼应民生事业新需求,兜底线补短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每年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均占财政支出的60%以上、年均增长14.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10320元、年均增长9.2%。在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推动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持续走在省、市前列,江南学园小学及幼儿园、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江南老年颐乐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加强党对政法综治、公共安全工作的领导,建成覆盖全区的三级巡逻防控网络,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超95%,平安建设“三率”始终保持中心市区首位,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先进单位。

五年来,我们落实从严治党新举措,树导向扬正气,执政能力明显增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上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各司其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注重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区委务虚会、学习中心组、鲤城大讲堂等,强化理论学习,提升驾驭全局的能力。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干部选任工作满意度从换届前的89.44%提升至2015年的97.87%。从严管理干部,建立覆盖全区干部的“3+1”实绩公示法、科级干部评优“负面清单”等一系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持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三强五好”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双联双帮”、干部驻社区蹲点等活动,组建“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现全覆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各类宣讲,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公信力。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狠抓“两个责任”,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和责任追究细则,建立全覆盖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网”。按照“五抓五看”、“四种形态”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执纪问责。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立案109件,结案103件,党纪处分92人,政纪处分23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

各位代表、同志们,鲤城的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四套班子的精诚团结、共同努力,得益于全区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在此,我谨代表七届区委,向为鲤城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领导,向全区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向关心和支持鲤城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首征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发展才是出路。这五年,无论宏观形势怎样变,不管外部压力有多大,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保增长稳大盘、促转型求突破、抓项目强后劲,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新才是动力。这五年,面对“零地增长”、产业升级压力加大等瓶颈,我们认真对接中央和省、市的创新驱动政策机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计划,推动企业全方位创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创新成为鲤城发展的重要引擎。民生才是根本。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工作中,注重从群众的立场来思考、谋划,让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真实温度”。实干才是关键。这五年,我们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积极投身“三比一看”、“促进项目落地、帮扶企业发展”一线,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合力。党的领导才是保证。这五年,我们发挥区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这些,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发展空间狭小、载体不足影响,大项目、好项目引进较难,经济增长压力很大;
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三产比例仍然偏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由于区级财力不强,城市建设投入不足,市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全面从严治党仍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五年是鲤城攻坚爬坡、转型提升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并着力解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以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机械汽配三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中心城区,如何进一步找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激发发展新动能;
在产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体量偏小的中心城区,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城市联动互动,增强发展后劲;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建设走前头的中心城区,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更加和谐;
在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作为民生保障全覆盖的中心城区,如何进一步深挖民生福祉的潜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作为党建工作居前列的中心城区,如何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加强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为此,我们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强化责任担当,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动鲤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发展大局,突出创新、人文、生态等优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打造城市、经济、文化升级版,致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进步,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苦干五年、奋战五年,把鲤城打造成生态宜居之城、都市产业高地、科技创新先行区和多元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在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市前列,科技自主创新走在全市前列,文化复兴繁荣走在全市前列,城市更加优美,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党建更加科学,人民更加幸福,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力打造城市、经济、文化升级版

鲤城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明显,要着眼于产城融合、文旅结合,深入挖掘、充分释放这些优势,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突出“家园共造”,致力提升城市宜居度。要按照“城市美、业态优、人气旺”理念,协调推进古城复兴和江南新区崛起,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古城复兴要彰显留形、留神、留人。古城是泉州最大的财富、最亮的名片,我们要切实担负起古城保护发展主体责任,落实好古城保护提升计划、古城文化复兴计划。要做足“留”的文章,按“更新保护、活化利用、彰显特色、传承文化”的思路,坚持修旧如旧、保护提升,有序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形态升级、业态更新;
做好西街、中山路、城南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激活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新区崛起要注重聚产业、聚要素、聚人气。坚持高起点优化功能分区、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要做足“聚”的文章,重点推进江滨南路沿线、站前大道鲤城段两侧、南迎宾大道北侧等片区开发建设,提升笋江路两侧片区功能;
加快完善市政交通、防洪排涝、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配套,解决江南新区城市功能配套不足、承载能力较弱等问题,推动新区产城融合。城市管理要凸显人性化、数字化、精细化。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城市更加宜居,让城市更加有人情味。立足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优化城市网格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创新社区管理,强化“管理即服务”意识,推动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持续重拳打击“两违”,加快推进石结构房屋改造,不断提升宜居水平。

(二)突出“创新转型”,致力提升产业新高度。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智能制造,调优调强存量,调高调新增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均超过60%。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倡导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企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和物流链等创新。着重提升现有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科研机构和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合作实效。积极培育更多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巩固提升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成果。持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培养、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家人才。推动三产向高端化转变。作为中心城区,服务业有条件成为鲤城“首位经济”。要坚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新老业态、线上线下并举,突出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居民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要应对消费升级新趋势,突出精品高端,突出跨界融合,加快打造集消费者、设计师、供应商、制造商、品牌商为一体的智慧消费体系。推动二产向高新化转变。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实施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推动太阳能光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鲤城制造业向“工业4.0” 迈进,实施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三项行动计划,培育一批“数控一代”、 智能制造创新工程示范企业。鼓励“互联网+制造业”,推广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线上、平台企业布局线下、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拓展市场空间。

(三)突出“传承融合”,致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鲤城的文化资源,切实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擦亮鲤城文化品牌。要活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整合优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文化品位,深耕“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培育、扶持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继续办好泉州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鲤台南音大会唱、创意文化节等文化活动;
拓展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渠道,广泛参与国际性、区域性文化交流活动,唱响“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要重点推动多元文化资源和文化、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大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生成和建设力度,打造一批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进一步打响“创意鲤城”品牌。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拓展“文明人·文明城·文明风”活动,形成奉献、友爱、互助、团结的社会文明风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继续推进文明城市(区)创建,保持创建省级文明城区领先地位。

二、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我们要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拥有更多获得感。

(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呼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努力发展好各项民生事业。推进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及建设五年规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巩固提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全面建设教育强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多渠道就业增加收入。完善职业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健康鲤城建设。要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量,积极创建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和新一轮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区。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鼓励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补齐“医养结合”短板。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巩固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成果。全面实施居民医保、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稳妥推进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重视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努力消除贫困家庭。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法依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增强矛盾纠纷化解实效。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健全社会关怀帮扶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深化“平安鲤城”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要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活生产方式。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及工业污染源等的防治工作,加大城区绿化力度,扩大城区绿地面积,保护好城区生态环境。完善城区环境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生态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机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要深化法治鲤城建设,树立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维护司法权威,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提高法治教育实效,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三、全面从严从实抓好党的建设

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党的领导是保证,党的建设是关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努力提高党委的领导水平。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传播好“鲤城声音”。要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二)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要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统筹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两新”组织、学校等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持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三强五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促进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更加严密、责任体系更加清晰、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保障体系更加有力。丰富拓展“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内涵,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助推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双联双帮”、进居入户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保障,将更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爱长期在一线和艰苦岗位工作的基层党员和干部,关心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激发广大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激情的干部队伍。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干部是决定因素,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有激情、敢担当、堪重任的干部队伍。要紧紧抓住素质能力建设“源头工程”,统筹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能力提升。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探索建立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保护有作为的干部,激励党员干部开拓创新。要树好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选任机制,大力选拔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升班子整体战斗力。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加大治懒治庸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发现、培养引进、流动配置、奖励激励等机制,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党外、区内区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关心老干部,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

(四)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严字当头,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我们要从常委会做起,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落实“两个责任”,贯彻省委“五抓五看”要求,切实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狠抓源头预防,广泛开展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的学习宣传,持续深化“清风·春风”廉政教育,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狠抓案件查处,正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管住“微权力”、整治“微腐败”,以清正廉洁形象营造环境、凝聚民心。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