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完整)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7-03 11:30:09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人生有什么启示?(完整)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6篇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篇1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与启示: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大飞跃。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再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大飞跃。近二十年来,我们党先后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思想战略,也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而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也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在新世纪新的征途上,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够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新途径,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继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准则,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谋人民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的党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由当代中国先进分子组成的。我们党始终秉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新中国的创立者,而且是建设和改革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行动带领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性,也致使我们党更要坚持完善自身。

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决好“参加革命究竟为什么”的问题;
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解决好“现在当官干什么”的问题;
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解决好“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要做到严以律己,洁身自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而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现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道德风貌,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体制,切实保证人民军队、国家政权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主动、各尽其责,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稳定民的幸福安康,致力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1-一、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

“决定”中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实,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课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主要是: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在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要坚持以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治国必须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还指出: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篇2

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11:28联系我们 首页||中央党史研究室简介||党史工作||党史研究||党史知识||中共党史出版社||地方党史机构主管社团||主办期刊||成果一览表||读点党史||党史聚焦||党史工作论坛||网友邮箱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综合研究 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 武力 2011年06月01日08:51   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解决了“三农”问题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 ,由于中国人口多和经济发展落后 ,要彻底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三农”问题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过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 ,我党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告诉我们 :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 ,党内民主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 ,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三农”问题;
现代化过程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实际上,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在她80年的历史生涯里,经过艰辛探索和奋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复兴,没有大多数人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20世纪中国的复兴和强大,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农民作为民主革命的主体,积极参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了新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首先参与所带来的巨大活力和示范作用,才获得了稳定的基础和广大的发展空间,避免重蹈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覆辙。在今天,我们要实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贫困落后问题,因此也同样离不开动员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可以说,“三农”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成败是密切相关的。

  (一)“三农”问题是贯串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三农”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所谓中国国情(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中国

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大量农民涌向非农产业以及人口城市化;
同样地,教育的普及,民主化、法制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有赖于广大农村和农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二)“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力军以及农民占人口的比重,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如何动员和领导农民的问题,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才能建立自己领导的政权。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国现在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目前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解放中国的农民。”[1]他又说:“伟大的中国农民战争,如果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之下,就与历史上一切农民战争不同,是完全能够胜利的。”[1](P,331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和解决了如何领导农民革命的问题,才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无论是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阐述毛泽东思想,还是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都需要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农”问题。

  (三)“三农”问题同样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由于中国面临的国情是马克思、列宁所没有遇见过的,在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没有现成的答案,甚至遇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某些论断矛盾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解决个体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条件下,无产阶级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80年里,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认识变化基本相一致,发生过三次大转折,实现了两次认识上的飞跃。第一次大转折发生在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模式向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转变,实现了第一次认识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大转折发生在50年代前半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并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曲折探索。第三次大转折发生在1978年以后,即由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实现了第二次认识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认识,也经历了三次大转折和两次飞跃。第一次转折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第二次转折发生于50年代,农民由革命的主力军变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农民的一些正当要求被视为“资

本主义自发倾向”,一再受到压抑。第三次转折发生于1978年以后,党承认了农民的创新行为,特别是当这些创新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发生冲突之时,坚决站到了农民一边,充分肯定了家庭经营和乡镇企业,并推动了整个改革。

  (四)“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50年现代化需要完全解决的最大问题。经过5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但是买方市场的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强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因素,将会使得“三农”的核心问题——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受到较大制约,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那种低成本、外延型扩张的乡镇企业黄金年代,将不会再现;
同时,由于农业人口严重过剩,生产率太低,农民的收入增长将会遇到较大阻碍,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将进一步影响农村消费和积累;
另外,世界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冷战格局的解体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越来越多地溶入国际经济,既能够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将遇到国际资本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尤其是落后的农业和技术落后的乡镇企业。这一切都使得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大于前20年。前20年我们基本上可以通过对农民“松绑”的办法,依靠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空间,使得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则要在买方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条件下进行,并且经过20年发展所留下的问题,更多地存在于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弱势群体,转移难度也更大。

  总之,“三农”问题并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三农”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

   二、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   80年里,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以及党的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也就是第一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52年民主革命和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第二个时期是从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至现在,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二个时期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53年至1978年三中全会前,这个阶段是建立和实行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三中全会”到现在,这个

阶段是建立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在这漫长的80年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认识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认识飞跃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第二次认识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建设道路。

  在第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即解决革命的主力军和革命的道路问题。由于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必须找到庞大的主力军,也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城市里无法解决的。在1921年至1927年间,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通过国共合作的方式,迅速扩大了队伍和影响,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1927年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的失败和城市起义的一再失败,迫使中国共产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一大批过去就非常关注农民问题和熟悉农村的共产党人,如毛泽东、彭湃、邓子恢、方志敏、贺龙等,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尽管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干扰,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中国共产党却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核心,更重要地是毛泽东通过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找到了如何依靠农民、如何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办法,即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后,立即遇到了如何发动农民,建立、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问题,也即是如何打倒农村中的反革命势力和从人力、物力上支持革命战争。于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就自然成为党在农村的三大任务的组成部分(另一个是武装斗争)。因此,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农村奋斗,在土地改革、农村政权建设、发展农业经济以及动员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办法,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农村来说,除继续完成土地改革和民主建政任务外,党在农村工作的重心已经开始转到尽快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来。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开始成为土地改革以后的主要问题。首先,党一直认为土地改革只解决了反封建问题,但是没有也不能解决小农经济的落后、分散、生产率低下问题,并且小农经济

自发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资本主义化:生产资料向少数人集中,大部分农民陷入破产和贫困。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既摆脱资本主义式的发展道路,又能够迅速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就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党考虑“三农”问题的焦点。

  1950年党在农村大力发展和整顿供销合作社,1951年积极提倡农业互助合作,1952年农村整党中批判和处理党员中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都反映出党按照七届二中全会的思路,引导土地改革后的农民跟共产党走集体致富的道路。

  1953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由于国家投资增长过快,积累与消费、市场与计划(实质上是个体农民与国家)、农业与工业的矛盾突然以农副产品供应短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似乎再次验证了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日每时自发产生资本主义的论断,验证了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小农经济矛盾的论断,于是从理论上和逻辑上来说,改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就成为当时不容置疑的迫切任务,成为保证工业化任务顺利实现的前提。当年开始实行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大张旗鼓地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都表明党对农民的基本认识,已经从民主革命时期的主力军(革命性)转为社会主义的改造对象(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为了减少“统购统销”的阻力和迅速推行农业合作化,党在民主革命完成以后,再次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划分阶级阵线、开展阶级斗争的方法。此时的阵线划分,则是以贫下中农为一方,以富裕中农和富农为另一方。其理由是贫下中农因为经济地位和生产条件不足,依靠个人发家感到困难,希望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具有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而属于党在农村中依靠的阶级力量;
而富裕中农和富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愿意单干,并且对于国家实行的“统购统销”等不满意,他们希望走自由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代表着农村中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而是党在农村中需要战胜的阶级力量。

  从1953年到1957年,党在农村中一直以这种阶级观点来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改造后产生的问题。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单干或追求自己富裕的农民成为被摈弃的对象,而共同富裕的合作社,则不仅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且矛盾很多,束缚了农民的手脚。实际上,上述认识往往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陷入两难选择:自己想选择的发家致富的路走不通,而党和政府提倡的合作化道路未必能够给农民带来好处,于是只好放弃自己的选择,顺乎潮流跟着政府走,去追求理想中的制度,而现实与这种理想的目标总是

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就陷入无休止的体制变动和政治运动中。可以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一方面解决或缓和了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市场与计划的矛盾),但是另一方面又制造了新的矛盾:集体经济的低效率、城乡隔绝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年“大跃进”证明了公有化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堵死了自1953年以来形成的企图依靠公有化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思路。而1961年以后的调整和不间断的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则证明了在人民公社集体生产体制下,无法解决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甚至无法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这就是1961年到1978年“三中全会”前“三农”问题留给全党的教训。于是从1978年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转换思路,开始另一种改革尝试:给农民自主权,尊重农民选择,不再要求以国家的利益而牺牲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

  于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改为村民自治,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责任制取代了集体生产,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取代了单一公有制,城乡隔绝的户籍制度也大为松动,小城镇化和农民异地流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应该说,80年代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和乡镇企业的崛起,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最好的证据。就“三农”问题来说,此时的认识基础,已经不是过去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是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看,党也改变了过去长期强调的农业为工业、农村为城市提供积累的纯贡献型观点,改变了过去长期强调的农民就地发展、主要依靠农业致富的思想,将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城市化作为根本改造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因素。

  应该说,经过50多年的探索,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党在“三农”问题的认识上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形成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即邓小平理论;
在此基础上,又根据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低等特点,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三农”发展思路,这就是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至于如何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来实现这个目标,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2001年3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关于“十五”计划的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    三、历史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并制定正确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之,革命和建设事业则受到挫折。研究80年来中国共产党“三农”问题认识的历程,就会发现,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一)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

  党的80年历史证明,凡是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而认识上的失误,也主要是由于照搬马克思主义某些设想、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模式或凭主观愿望。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是实事求是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典范。他对农民问题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认识,主要得益于他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农村调查,提出反对“本本主义”;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多次强调要反对主观主义,提倡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他发动的“整风”运动确立了全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论基础,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样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也是在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反对教条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才突破了长期束缚中国共产党的苏联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提出的认识社会主义的“三条标准”和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都反映出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三农”问题认识上,1978年以后对“包产到户”的认可和推广、对农村专业户的认可和扶持、对乡镇企业的认可和鼓励、都反映出以大量调查研究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而80年里党在“三农”认识上的失误,则往往来自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不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在中国问题上的失误和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就是教条主义和照搬苏联经验的结果。同样,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由于缺乏经验,但主要是从苏联经验和理论出发,在爆发世界大战的估计上,在农村两极分化、互助合作等问题的认识上,在工业化速度的认识上以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认识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尤其是忽视了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和农业发展的经验,结果得出了一些与实际

有出入的结论。例如关于小农经济弊病的认识;
关于农村两极分化趋势的认识;
关于初期合作社优越性原因的认识;
关于工业发展速度的认识;
关于1957年“退社”风潮的认识;
关于人民公社优越性的认识;
关于“包产到户”的认识;
关于农村阶级斗争的认识等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大跃进”期间的“浮夸风”、主观主义和压制不同意见。

  (二)党内民主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

  党的80年历史提供的第二个经验教训,就是正确的认识来自良好的民主集中制,而错误的认识则多产生于独断专行或压制不同意见。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之所以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根据地和红军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白区工作几乎损失了百分之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王明等人压制党内的不同意见,对持不同意见的人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手段。

  建国以后,毛泽东的几次重大失误,也主要是违背了党内民主制度,个人独断专行:1955年对以邓子恢为代表的稳步前进意见的批判,导致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四过”;
如果说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压制了党外不同意见,那么1958年的成都会议和1959年的庐山会议则压制了党内的不同意见。1955年邓子恢受到批判以后,就“三农”问题来说,党内其他领导人已经不能平等地与毛泽东讨论问题,而到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甚至不敢与毛泽东争论是非了。其实,从合作化时到国民经济调整,尤其是“大跃进”时期,党内并不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普遍的共识,但是由于得不到毛泽东的认可,仍然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例如60年代初期出现的“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得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许多领导人的赞同,但是由于毛泽东的反对,被压制下去,直到1978年以后才重新推行,结果延迟了将近20年,使中国在60年代初期失去了一次可能成功的改革机会。

  (三)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还说明:凡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利益或者说没有损害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认识和决策,就是正确的。就“三农”问题来说,由于农民始终占人口的大多数,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除了战争以外,我们没有理由以任何名义损害他们的利益或者剥夺他们分享现代化成果的权利。因此,一切认识和决策的前提应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不能以所谓整体的利益或长远的利益为借口,剥夺或损害农民当前的利益。其实农民是通情达理的,在民族危亡或确实需要其作出牺牲时,农民是不会拒绝的。历史多次证明了

这一点。农民是一个落后的、分散的群体,文化水平低和受产业的限制,以及作为最需要被改造的群体(改造传统农业广大农民需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民也是理性的,也同样具有自己生产、生活方式的自主权,即使是一部分农民,甚至是少数农民,他们的自主权也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1.   [2]朱镕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1-03-17.    ( 原载《党的文献》2002年第5期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视频报道更多>>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座…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专题辅… 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出… 习近平会见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 读点党史更多>>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

党史工作论坛更多>>欧阳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 李忠杰:认真研究和做好党史资政… 薛庆超:关于党史资政的若干思考 努力做好党史资政工作 发挥党史资政作用 服务海西建… 主办期刊《中共党史研究》 《百年潮》 中共党史出版社更多>> 出版社简介 中共党史出版社直属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是一家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央级社科类专业出版社。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办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1 by zg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篇3

中国共产党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XXX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

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当今,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2008年奥运会紧锣密鼓的筹备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八句话,但它精辟的概括了如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对于当代人来说毕竟已然是一个历史,曾经的辉煌也已经属于有了些年头的明日黄花,

何况其后的某些“人”言论上的

恶意歪曲、肆意诋毁再叠加行动上的以假乱真、冒名顶替之类混淆,更是令大多数今人无论是实际抑或是性质都莫辨真伪和黑白难分了,以至于许多人印象中的中国共产党早就截然不同于当时的真实中国共产党,甚而至于有些人意识中的中国共产党更是被凭空虚构的邪恶卑劣政党所替代、置换。故此,为了明正视听,更为了及时让世人重新了解、明白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就促使我明知刻下时机尚未成熟因而极有可能又将事倍功半,也不得不抽出时间吃力不讨好地让曾经的中国共产党重现于我周群的笔下。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始,就不仅以其党名更是以其纲领宗旨和实际行动,毫不隐晦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政党,目标在于解放全世界所有被剥削、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实质和存在意义也都是非常显然的:消灭一切人剥削压迫人的体制和制度,推动人类社会往共产主义发展、前进。而此也就注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标准更是独一无二的,且是唯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才会设立的标准和条件:区域与时段内从人民群众中脱颖而出的思想好、觉悟高、能力强——亦即:最大公无私、最有能力的人,才可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过,源于中国共产党随后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武力推翻半殖民、半官僚资本主义,因此入党标准中的最有能力暂且被提置在了最大公无私之前,形成了考量最利于推翻国民党统治为首选的入党标准,其中包括杀敌的能力和勇敢的程度。这种调整在当时是非常必要和明智的,有利于迅速推翻

国民党反动派——即:反人民政府,但同时却也由此埋下了隐患:实际并非具备大公无私品质的人,也会因为凭着一时冲动的表现或仅擅长于打仗而进入中国共产党。虽然这类人在后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改造中居多有所进步了,起码不会主动追求封建官僚式的腐朽糜烂生活方式了,但残存的一些冥顽不灵的人渣却事实证明了确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威胁!

战争年代的结束,使得中国共产党从容纳上了正规。中国解放后肃清了旧社会遗留、潜伏下来的各种封建意识和邪恶势力——包括国民党逃跑前布置下的庞大地下美蒋特务组织,以及乱搞各种各样迷信活动的邪教和五花八门的黑社会,亦即进入了真正的太平时期之后,基于建设新中国的需要而把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中的最大公无私设为了首要,并且抓紧对之前的原党员不停地作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改造。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篇4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与启示: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大飞跃。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再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大飞跃。近二十年来,我们党先后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思想战略,也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而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也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在新世纪新的征途上,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够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新途径,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继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准则,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谋人民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的党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由当代中国先进分子组成的。我们党始终秉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新中国的创立者,而且是建设和改革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行动带领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性,也致使我们党更要坚持完善自身。

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决好“参加革命究竟为什么”的问题;
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解决好“现在当官干什么”的问题;
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解决好“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要做到严以律己,洁身自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而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现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道德风貌,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体制,切实保证人民军队、国家政权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主动、各尽其责,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稳定民的幸福安康,致力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1-一、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

“决定”中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实,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课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主要是: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在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要坚持以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治国必须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还指出: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篇5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有哪些经验和启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概和感激之情。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90年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各种困难,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国人民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好日子,中华民族踏上了崎岖不平的复兴之路。

可以说,在这9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总起来说,就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90年来中国社会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9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予当代共产党人深刻启示: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虽然曲折艰辛,但却是一条正确的充满光明与希望的道路

  从1949年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1978-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平革新取得巨大成功。和平变革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对于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充满信心,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期待。

  建国之初,国家经济上遭受极大破坏,国民生活极度贫困,各种隐藏在国家内部的旧势力还在制造混乱,妄图颠覆国家。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恢复经济,恢复生产,铲除各类破坏势力是社会发展的重心。党和国家顺应了时代需要,直面挑战,制定一手抓经济复苏,一手打击各类反动势力,最终挫败了国内外反动力量破坏国家的阴谋,社会经济经历20年的快速发展。成功的事实表明,只有国家的政策方针顺民心,顺历史发展潮流的趋势,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1959年以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冒进、急功近利的做法,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忽视经济建设的错误做法泛滥。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使国民经济受到极大破坏。这些做法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致使社会经济出现了倒退。使国民经济几乎陷入瘫痪,使国家丧失10年宝贵的发展时间,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顺民心,顺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才能取得成功。

2、发展是硬道理,只有老百姓物质精神生活在国家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切实改变,我们的发展是真实的,才能赢得更多的肯定。

  改革开放的30年,党的三代领导人,重新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作为党的工作重心,顺应了民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以后,以胡锦涛为中心进一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革新。如新医疗改革制度提出,廉租房的开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等。这一系列体现社会文明进步,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惠民爱民的政策推出,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有力促进了国家更好更快的发展。

3、党要想在未来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保持执政为民的服务本色。继续发扬鼓励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的精神。

  必须加强执行力,使各级党员干部党性更强,党风更正。必须强化监查力度。加大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制度保障有力、奖罚措施得当,监管渠道畅通的社会监管模式。全力打造一个和谐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人进行积极的奖励措施,给与资金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给与他们较宽松的实践环境。在全社会鼓励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的工作作风。因为只有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思想解放,才能发掘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才能使整个社会发展更有成效,更有前途。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审时度势,循序渐进,既要变革,又要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应该在平稳、健康、和谐的模式里进行。所有变革必须立足于我们的国情,至于国外的经验我们也要进行筛选,不能盲目照搬抄袭,一切要根据各地方实际,结合本地特点,有目的,有秩序,统筹兼顾的进行。和平变革必须要循序渐进,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做到宣传到位,思想到位,然后才能让政策深入人心,才能让政策有实际效用。

  从1921年到现在,党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这90年来,党领导我们克服了无数的挫折和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国力越来越强盛,人民越来越富足,社会越来越进步的中国。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积极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发展成长的90年间,有艰辛,但更多的是喜悦;
有付出,但更多是收获。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百年风云的沧桑使我们明白,只有自强才有希望,90年发展成长历史让我们坚信,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你能得到哪些收获?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篇6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及启示问题研究
摘要: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从最初的只有五十余名党员的革命党发展成为如今的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不断进取。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百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正是继承了先辈们的理想信念,站稳了为人民服的立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前进着;
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着;
为了心中的理性信念而毅然坚守着。这百年历程给与我们当代党员干部以智慧的启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当今在面临大时代大变局的冲击中,中国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重要阶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历史阶段当中,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睿智的政治智慧克服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苦难,也铸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
在这百年历程中我们重要的经验是:
第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剥削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势力和封建势力这三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国共产党走到了历史舞台中央,人民的政治地位产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实现高度统一,成功的实现了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开始走向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打破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积贫积弱的循环,为走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清扫了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就当今而言,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的辉煌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极大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主要靠自力更生,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管理,获得平等的权力。
第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使得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变为了富起来。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解放思想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论断,把新中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并开始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完善了制度,发展了文化。新时代将实现两个百年作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自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这一目标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有利于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1]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的新的希望。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如何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仍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任何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需要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有结合具体情况去指导实践,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解决不了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照抄照搬没有出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只会致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才能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才是重要的经验,科学的总结。马克思主义只有结合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更好的指导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确提出贫穷不是这会注意,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前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艰辛的,但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成果,即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工作实际,在发展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面对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还是要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智力支撑。而当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创造性的提出解决中国发展道路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展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理论武器为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样面临着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要做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看一个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能共同实现党派意志,也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加强全党政治建设,增强理想信念,目的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首要是要解决好“总开关”问题。马克思主义自中国共产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信仰就好比灯塔,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向着共同的方向不懈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就容易丧失底线,违反党纪国法。[2]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关键是在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定“四个自信”,主动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说要天天空对空用口号去落实,而是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久久为功的去完成每一项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崇高理想信念不是高不可攀的,每位党员干部只要只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面对以往辉煌成就不骄傲自满,面对在困难问题不动摇逃避,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够保持全党在理想信念上的定力,展现出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最根本的是以理论武装党员的思想。崇高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保持对远大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那么所做的工作就是为崇高理想信念增砖添瓦。理论学习要耐得住寂寞,下功夫通读苦读,认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懂悟透,在理想信念上更加清醒坚定。
三、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会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的要求落到实处。[3]
坚持群众路线要心里装着群众。作为党员干部,对待群众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这四个字。在工作中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把群众的呼声要求听入耳中放在心上,经常深入群众座谈调研,获取群众的真正想法,把握人民群众的期盼,努力使决策部署符合实际,发展思路有的放矢,工作重点符合人民意愿。群众同意不同意,答应不答应是理论政策的试金石,这也要求我们把群众需不需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考量政策制定的重要标准。
坚持群众路线要密切联系群众。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真正放得下架子,静的下心,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体察民情,把工作做到实处,避免程式化、虚浮化,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多去基层前沿阵地调查;
多同群众座谈,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要坚持到一线考核基层工作的成效,听取群众对工作的评判,以诚恳的态度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努力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心系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自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真正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真正把群众

推荐内容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