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两会人民至上【优秀范文】

两会人民至上【优秀范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6-27 14:10:06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会人民至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两会人民至上【优秀范文】

两会人民至上5篇

第1篇: 两会人民至上

2020两会人民至上精神心得体会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伴着春天的气息,再一次牵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迈着奋斗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逐梦前行。

人民的声音就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正如总书记所说,“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我们从人民中来,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造福人民。从全国两会不断传来的“最美的声音”中,人民的声音最是动听。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纵观每年的全国两会,民生领域里的问题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提案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年以来,各位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沉下身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牢记在心,并一一作出回应。他们也将这些群众的“呼声”和“良言”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出对幸福最真实的渴求。

实干是最掷地有声的回答。回顾去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脱贫攻坚战连战连捷,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我们国家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山水田园大美农家,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指日可待;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扶持就业创业,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提升;
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整治,天更蓝、水更绿,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空谈……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工作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路再远,也要一步一步地走;
水再急,也要一脚一脚地趟。我们要绘出最大的同心圆,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沙粒聚成高塔,以繁花拥成锦簇,以细流汇成江河,用担当和实干书写追逐梦想的最美篇章!

第2篇: 两会人民至上

2019两会学习两会精神三

2019年全国两会关于房价相关提案最新政策解读

1、房地产相关政策有哪些新动态

70年产权到期有了新说法

在3月15日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网友最关心的“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怎么办”的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

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有句古话“有恒产者有恒心”,对70年住宅土地所有权到期续期问题,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做出了回应,就是可以续期,不须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

李克强总理强调:“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

在此前的3月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部长通道”中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时也已明确表示,“请大家放心,居民购买住房,其财产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

再次强调:“房住不炒”

3月5日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

对于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真正实现房住不炒。

两会期间,“房住不炒”成为新热词,很多代表就此发表了看法和建议。

房贷趋于收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10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确实要适当平衡。随着住房产业的政策调整,增速估计会适当放慢。

去年个人房贷增速较快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全国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占比达到45%。人民币

今年1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量仍达到6293亿元,不过最新公布的2月数据显示,新增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 3804亿元,环比1月的6293亿元降幅明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给出意见,“分类实施房地产金融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推进去库存”。

棚改进一步推进货币化安置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2017两会的最后一波部长通道中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15年开始,启动棚改三年计划,今年有条件全面完成棚改任务。

货币化安置提高效率,搬出后就可以入住,免除周转之苦;
可以对房子自由选择。去年,货币化安置比例近一半,今年将进一步推进货币化安置。

“因城施策去库存”

因城施策去库存,这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对房地产领域的总安排。

陈政高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分化严重,而且日趋严重。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情况大不一样,这就给调控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一二线热点城市,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以及内地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去年因大量投机性资金的涌入而出现了大涨的现象,在去年10月持续调控之后,到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存在房价反弹性上涨压力。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需要高度警惕和控制。

另一方面,不少三四线城市仍然存在大量的库存,需要积极想办法来化解高库存带来的金融压力。

基于市场的分化,在房地产调控上,就必须实行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热点城市的调控重点应当是控房价、防风险、防泡沫;
而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重点依然是去库存。

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认为,特色小镇不应被曲解成房地产的“圈地项目”,应多规合一,结合当地特有资源做全方位的产城开发和建设,要让当地百姓成为“特色小镇”之主体和最终受益者,而非开发商。

房地产税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今年不审议草案

谈到房地产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说,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这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中列出来的,所以本届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房地产税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据我了解,我们今年没有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2、两会代表有哪些房地产相关新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

让买房者以不低于5%的首付款进入市场

李晓林的提案《关于在三四线城镇房地产市场中分散杠杆风险加大去库存力度的建议》,建议提出为破解三四线城镇楼市去库存这一难题,着力将已经由开发商加杠杆可能形成的风险分散化,由购房人和银行与开发商分担。

具体措施包括让银行积极配合,与政府配套政策有机互动,加大对三四线城镇包括机构和家庭购房者的买房贷款支持力度,让买房者能以最低不低于5%的首付款进入市场,再以同期居民存款利率作为房贷利率基准并适度适时从优放贷,最大限度吸引购房资金,通过加快开发商的解困步伐使银行和政府的风险得以减缓乃至规避。

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

加快住房公积金条例修改

张泓铭今年向大会提案三条,一是建议商品住房小区车位应区别情况确定产权;
二是对住房的空置情况要心中有数;
三是加快住房公积金条例修改,保障交纳者权益。

住房公积金方面,他建议明确住房公积金的私人产权属性;
明确住房公积金限于区域内的互助性;
明确交纳者同政府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
明确住房公积金的外部经济关系是商业关系;
明确住房公积金同住房保障是友好的外部商业关系;
明确规定把公积金增值余额净值,归于交纳者个人。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

借鉴股票“T+1”,买房后三至五年才能再交易

梅兴保建议用“T+N”年交易制度遏制炒房,即房子正常交易后购房者须在三至五年后才能进行第二次交易,遏制房地产炒作。就像股票实施“T+1”制度是为了防止当天炒作,而为了防止炒房,可考虑实施“T+N”年交易制度,北上广可以先出台这项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

建立房地产长期限价机制

许家印对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提出两点建议:其一,建立房地产长期限价机制,要根据区域、建设标准、交楼情况科学设立不同的限价标准;
其二,完善房地产开发商企业资格认证,改变目前有钱就能进入房地产的现状。此外,他认为,房产税不一定能降低房价。

3、其他热点声音

“房地产税开征起步幅度要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看,建议开征房地产税,这是抑制炒房最有效的手段。但开征起步时幅度要小,例如税率低一些,条件宽松一些,例如从夫妻名下第三、第四套房产开征。

“建议地方政府2017年成立房地产公司。”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公开表示,全国地方政府应成立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和房地产基金,以此作为抓手来调控房价。

“去年全国有二十余热点城市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随着严格的调控政策落地,今年的房价不会再出现明显上涨”。李稻葵表示,但是我国尚缺一个长期、有效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即地方政府手中不掌握有房源。

他介绍,香港地区与新加坡有超过六成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所有的房屋中,这一模式可以借鉴,即成立各地的房地产公司和基金,将手里的房源对外出租或视情况出售,以此作为调控房价的有效抓手。

“对不同收入人群采取不同的住房供应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程建议,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对不同收入人群采取不同的住房供应方式。

对于低收入人群,由政府提供廉租房或发放租房补贴;
对于中等收入人群,发展限价房、住房合作社等多种住房供应方式,政府给予土地、税收优惠,限制上市交易条件或不允许上市交易;
对于高收入人群,通过商品房市场满足房屋需求。

第3篇: 两会人民至上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今年的两会,具有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尤为引人注目。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
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做出规定要倡导节俭之风的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
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
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五大建设,一展开,一细化,每一方面建设都联系着民生。“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不断对民生问题进行解读。并指出要深入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要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要在2013年继续加强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要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等等。

另一热议的话题就是改革直指行政体制。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改革的瓶颈大多在行政体制。所以,中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尤为让人关注的是这一改革,将要动真格。一要在“分权”上推进;
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
三要在“减权”上推进;

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们每一位公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地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使我们能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应当自觉践行两会精神,积极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聚焦,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使光线或电子束等集中于一点。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的聚焦点是什么?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

  不管有没有权威部门的规定,一年一度的“两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节日。

  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
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
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
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人。

  会内会外互动,已经成为近年“两会”的一个特点。代表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国人更希望我们的代表委员能够真正以当家作主的精神,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和决定。

  五大建设破解民生题

  “两会”是集中反映民意的场所。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

  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五大建设,一展开,一细化,每一方面建设都联系着民生。“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在会前就已经到群众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带去的议案、提案,他们准备的发言,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但主题词相当集中,就是:民生。

  五方面改革直指行政体制

  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改革的瓶颈大多在行政体制。所以,中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尤其让人高兴的是,这一改革,将要动真格。一要在“分权”上推进,即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即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同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等;
三要在“减权”上推进,即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市场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等。这些改革,对于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格外希望代表委员能够以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开好这次“两会”,千万不要辜负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以下从9大热点话题解读

一收入分配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解读】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年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改革开放30年(1978年-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9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第一大因素,在各项原因中占比40%以上。很显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僵化的土地制度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罪魁祸首。即使是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由于身份的不同而受到种种歧视。可见,要缩小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果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在土地转让中的定价权,以及消除城市中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做法。

其二,垄断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大原因。在同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根本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垄断力量在获取资源和资金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进而攫取高额利润。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又存在巨大的高福利、高工资冲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非垄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员工工资福利欠佳。

其三,灰色收入是民众最为反感的现象之一,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体现。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致使我国灰色收入规模庞大,并已成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其来源主要是围绕权力对公共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而产生的腐败、寻租、侵占公共资金和他人收入、聚敛财富等行为。尽管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尚存争议,但灰色收入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国民收入分配已严重扭曲。

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务院2月5号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关键是要拿出有力的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不同群体的差距,规范已经失范的分配体系。如果说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公正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是适度的,社会当然一定是安定祥和的,国家的发展也一定是健康的。这应该是我们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带领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收入分配改革由于它实质上关系到对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在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并且产生了强势的路径依赖的背景下,要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其实是异常艰巨的,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药奏效。因此,我们要在明确目标、路径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稳妥推进。

二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政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解读】

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提法。政府部门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率先垂范,致力于政务诚信的建设,很及时也很应该。

要推进政务诚信,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
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综合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普世价值观。诚,是指诚实诚恳;
“信”即信用信任。所谓“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作为政府亦然。政务之诚,意味着与社会和公民坦诚相见,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之信,意味着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政务诚信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也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基石。

以往在面对社会和商业领域所出现的失信之风时,政府常常作为惩戒者的角色存在着。而政府工作报告却恰恰提醒政府部门首先扪心自问——作为民众赋予权力的公权机构,首先就要诚信待民,取信于民。

当前,我国政府的诚信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但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的确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让人们常常觉得政府语言体系所形容的世界与真实世界存在“隔阂”。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商务活动和一般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以吏为师”。当今的经济社会,亦由于是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经济活动与政务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府的诚信缺失,必然传递到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必然传递到社会中的信任丧失。于是我们把无公害的图标当作包装图画,在无可奈何中变得老到油滑,提醒所有人“不要太天真”。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真正的和谐社会一定是诚信社会,这也就要求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政务诚信“纯度”应该是最高的,政务诚信的约束性应该是最强的,政务诚信的持续性是有保证的。当然,诚信政府的建设也需要公民的共同努力。来自于公民的积极监督、参政建言也是政务诚信的必要之基。

查实情、讲真话、办实事、践承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之城,一定能够由一点一滴的真诚所构筑。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并不太远。

三下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解读】

与2012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相比,尽管工业依然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2013年的新措辞。

其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工业节能的着力点将从“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过渡到龙头企业的设备升级。

另外,报告中没有把环保单独拎出来,而是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块,是希望环保成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结构转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在结构调整时把利用环保节能来作为重要的抓手。这说明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温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公众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码,要看到环境改善的希望。看到希望,这也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歌猛进,以年均9.9%速度增长,使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顺利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所创造的发展奇迹。但另一方面,我国环境状况每况愈下,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呈现出环境高恶化的特征,重蹈了当年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环境安全,作为社会最基本安全保障问题之一,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

[现状]

其一,中国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国中居于首位,其对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其二,中国新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型污染,对环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均未出现,少数几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状况开始好转。

其四,中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前所未有,未来任重道远。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缺乏紧迫感与积极性。事实上,当GDP增长仍在一些人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环境安全往往被抛诸脑后,一旦出现问题,要么处罚企业,要么撤换环保局长,而淡化甚至忽略自己的责任。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我们迫切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摆脱过去那种经济决定环境的藩篱,走向环境决定经济的新轨。不管经济如何增长,不管如何降低能耗和排放量,都必须以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

四 加强廉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解读】

有尊严的生活,更加充分的民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当前,一些地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漠视群众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表述,表达的正是人民群众对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期盼。

正视百姓呼声的热点,直面改革中的难点。“让人民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等等,是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切实要求,更是民众热切呼声,必将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尽管网络反腐现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反腐工具,但不能仅仅靠它。网络反腐具有随意性、任意性以及不规范的成分,是随机性的反腐,要更有效地反腐,还是需要建立长效反腐制度。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

【综合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一,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要从制度上遏制腐败,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入手,建立统一的廉政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廉政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廉政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主要是制度上的弊病,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员素质偏低,官僚主义严重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

其二,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依然严重滞后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干部不熟悉与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淡薄,以至违法行为的事例司空见惯。在普通民众中,信访不信法,合法权益受损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

其三,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监督主体的过多过滥容易出现职权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督不力、效率不高的结果。同时,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造成不少环节的“弱监”和“虚监”;
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造成了不少监督环节的空当和误区;
重视违法违纪监督,忽视决策监督,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总的来说,我国的监督机制是廉政法制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
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展;
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
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2013年我国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解读】

房地产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重点。相比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表述更为“坚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而今年提出的则是“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提法在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意味着政府已经着眼健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同时,对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此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综合分析】

[现状]

事实上,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分为四类,分别是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和两限房。其中具有房屋产权或部分具有产权的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也就是说,相比于这两种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更具有“济贫”目的,因为它们是针对“更穷”的那一部分人。

[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对经适房仍然不肯放手,抱残守缺,在住房保障观念上仍然没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经济适用房已经不是面积大和小、审核严格不严格、交易不交易的问题,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福利化的坚持表明的是,有关部门仍然没有从政府主导的、以行政干预为基本手段、层层划分组织起来的旧福利体制转变到以被保障对象为主体、尊重受益人选择权自主权、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社会保障理念。

其二,两限房定义不规范,身份模糊不清致使腐败现象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它既不是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这种既不是保障性住房又不是商品房的法律依据却又无从谈起。两限房的申请在民间被称为“陪太子读书”,申请条件的甄别机制由政府制定,申请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限价房低于市价的特征必然会招引逐利的富人或有权者投机购买限价房。

其三,廉租房不给农民工(或只给农民工中的“劳模”),经适房优先公务员,这类制度缺陷严重地扭曲了住房保障建设。福利房是单位分房,而且完全是向有权有势的人倾斜的,有权有实的人福利高,工资也高,权力少的人福利低,工资也低;
完全没有单位的人是没有福利的。这种“负福利”状况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严重扭曲了住房保障的建设。

[意义]

虽说保障房供应规模扩大,并不能降低商品住宅的价格,但是,可以调整住宅供给结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在北京等不少城市,保障房建设采取“捆绑式”,即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一定的保障房。与纯保障房小区相比,该保障房项目享有与商品房同等的城市配套条件,这大大增强了保障房的吸引力,并成为保障房成交比例上升的主因。

在城镇化“引擎”中,保障房同样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城镇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居住条件改善等,这个过程不仅对保障房,也对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大量需求,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加大,也促使相关制度完善。随着大量保障房项目的陆续入市,保障房建设任务中潜藏的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也会放大,其融资、监管都需要更加严格的制度。因此,保障房的流转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成效,首先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
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扩大试点行业范围并尽快将改革推向全国,是未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其实,“营改增”的减税意义还在于它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的链条越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越得益;
另一方面,“营改增”试点范围越大,覆盖的行业越广,波及效应越大,企业也会从中得益。

按照国务院此前要求,今年或将推出铁路运输、建筑安装和电信通讯领域内的“营改增”试点方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时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随着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推进,许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毕竟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并非尽善尽美,在执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下一步要细化完善有关税制安排。另外,地区和行业范围扩大之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防止出现漏洞。

事实上,随着将来更多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纳入试点,抵扣链条将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可以预见营改增带来的市场推动力更加有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会更加强大,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七:实施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指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CPI预期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3.5%,但仍高于去年全年2.6%的同比涨幅。

事实上,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为: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
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
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国家着力抓好房地产工作,严控不合理需求,保障正常供给,并要求搞好农业生产,保持食品供应稳定。

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中公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艰难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综合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头、毒豆芽等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九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温家宝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综合分析】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第二,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问题。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不利于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还有一些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脱节,市政工程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能力滞后,影响城市运行效率,一些城市“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已超过1亿人,但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很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问题也很突出,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刚刚起步,养老保险尚未纳入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很多录用农民工的企业都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提供法定的保险。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对广大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欠帐,虽然降低了目前的企业运营和城市发展成本,但是将构成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压力。

第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由此看来,户籍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第4篇: 两会人民至上

别样的两会——人民网两会专题报道的特色与亮点

王品

【期刊名称】《青春岁月》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2013年的专题报道,人民网以其新颖的栏目形式,多样化的报道视角,人性化、平民化的报道语言以及其灵活的反馈形式和全媒体的报道阵势,使人民网在这次两会报道中脱颖而出,彰显了人民网的影响力和全媒体的报道合力.

【总页数】1页(168)

【关键词】人民网;报道特色;视角多样化;话语表达多样化;形式创新

【作者】王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网络媒体重大自然灾害专题报道研究——以人民网、新浪网对青海玉树地震的专题报道为例 [J], 王国煜

2.新媒体环境下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以人民网2014年“两会”专题报道为例 [J], 李芸; 杨耀东

3.这个时代如何做网络编辑--从人民网、新浪网两会专题报道说开去 [J], 李青

4.媒体融合视域下的两会报道——以2008-2018年新华网两会专题报道为例 [J], 李双双

5.中国日报网2013年两会专题报道特色 [J], 刘凯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5篇: 两会人民至上

“两会热词”读懂人民期盼

3月4日,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一特殊交汇点举行的两会中,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制度创新等热词备受关注。热词是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链接”,读懂热词中人民的期盼,感受未来前行的方向,凝聚奋进的力量。
读懂乡村振兴,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之力。总书记曾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战斗堡垒是贯穿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最锋利的“针”。一方面,抓好村"两委”班子换届,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选优配强班子成员,特别是“领头人”,才能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另一方面,抓好对新型农民的培养,新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干细胞”,可以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方式,对缺乏知识与渠道的农民进行专业帮扶,提升乡村居民的种养殖技术和创业、创造能力,让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做好"两手抓”,全面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目标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读懂疫情防控,凝聚大国的担当与责任之力。回望疫情肆虐的2020,一声令下,举国同心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按下发展“暂停键”,与此同时无数逆行的身影走到抗疫前线日夜奋战,为我国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固的“保护墙”,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高效的“中国答卷”。在疫情对世界影响持续不断的2021,全国"两会”如期举办,更加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我国在做好国内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再次向世界彰显了大国精神,将争分夺秒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研发出的疫苗,无偿向全球53个有需求的国家提供援助向27个国家进行出口。从疫情之初的封锁国门,到如今的常态化防控,中国始终担当着作为大国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全球负责。
读懂制度创新,凝聚不断自我革新之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此次两会将对施行了30多年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首次作出修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入更多“年轻因子”。"坚持全过程民主”被写入草案,深刻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理念,强化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生动体现和重要载体,深入聆听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全过程,发挥出“全过程民主”作用,做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制定法规。从两部法规的修改与完善,汲取自我革新之力,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和满足感为目标不断奋斗。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事,从“两会热词”的背后,读懂人民的期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启新征程。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