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

来源:党建材料 时间:2022-06-29 11:00:08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5篇

第一篇: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2017年以来,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消息不断出现在报纸和各种传媒网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猜测:国有企业将会怎样改革?本文将就“分类监管”下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人事制度、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国企改革 分类监管 管理方式

  2017年以来,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消息不断出现在报纸和各种传媒网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猜测:国有企业将会怎样改革?如何改革才能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适应我国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2017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分类监管”。

  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国有企业划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本文将就“分类监管”下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人事制度、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宜采取以“成本中心”的管理方式;
对于商业类国有企业宜采取 “公司制”的管理方式

  公益类国有企业主要的功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障民生为前提和基础。对于这类企业,宜采取“成本中心”的管理方式,侧重对资产规模、成本控制、服务效率、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管理,并对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管控,充分考虑地区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部分解决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不公平问题,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创造更加公平、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商业类国有企业主要的功能是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对于这类企业,宜采取“公司制”的管理方式,完全进行市场化改制,彻底打破约束企业发展的桎梏,进一步激发企业的??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的功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二、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宜采取任命选拔的人事制度;
对于商业类国有企业宜采取选聘招聘的人事制度

  公益类国有企业非商业性质的特点,需要在国家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安排,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改革开发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我国在保障民生方面的成就巨大,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对于这类企业,宜采取稳中求进的管理策略,在人事制度改革上,采取任命选拔的方式,同时可积极地、小范围地试点选聘招聘,尤其要注重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营运效率和服务效率。

  商业类国有企业盈利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要实现盈利,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公司制改制,才能真正激发企业的活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生存、发展和壮大。从2014年财政部公开的国有企业的情况来看,截至2013年底,我国国有企业数量15.5万户,国有资产104.1万亿元,从业人数3698.4万人,净利润1.9万亿元,资产收益率仅为1.83%。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盈利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急需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因此,对于这类企业,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宜采取选聘招聘的方式,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市场方面的人才,并在完成公司制改制后,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管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制度。

  三、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的考核,宜侧重成本控制;
对于商业类国有企业的考核,宜侧重经济效益

  公益类国有企业的考核,宜侧重成本总额控制,采用成本变动额、成本变动率、社会贡献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服务效率,同时对企业的资产规模、从业人数等方面进行控制。可以考虑根据企业的历史成本数据,按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出年平均成本总额来,再根据资产规模、从业人数计算出单位平均成本,即每单位资产平均成本或每人平均成本。如果资产规模或从业人数发生变化,则以实际资产规模或从业人数与单位平均成本相乘,得到相应的成本总额,作为年度考核基数。至于采取每单位资产平均成本或每人平均成本这两种方法的哪一种,应视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资产密集型企业最好采用每单位资产平均成本的方法,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好采用每人平均成本的方法。采用每单位资产平均成本的方法时,要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是否在用的情况。

  商业类国有企业的考核,宜侧重经济效益,采用净利润增加额、投资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可以考虑根据企业的在用资产价值、设备新度系数等情况,重新评估企业的资产总额,按照一定的资产收益率,计算出净利润,作为年度考核基数。资产收益率的确定,应由国家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经济结构和地区差异的状况,每隔三年统一发布。这样既能对经济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控,又能与企业管理层的任期考核工作结合起来。企业管理层的任期考核应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要求三年内的资产总额、净利润总额均实现正增长才能继任,否则进行更换。企业的年度考核,完成考核指标的,按规定发放当年奖金;
超额完成考核指标的,允许对超额部分提取一定比例,来增加奖金额度,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完不成考核指标的,当年不得发放任何奖金。企业不用的资产,可按资产的重估价格进行出售。企业可在完成考核指标的情况下,自主决定投资规模和方向,制定内部考核办法,调整人事结构和战略方向,使其运作更加贴近市场,符合市场运行规律。

  国有企业改革牵涉面广,涉及人数多,协调难度大,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稳固和发展,尤其是商业类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空前。因此,需要政府统一规划、总体协调、周密部署,才能带领国有企业顺利完成改革,才能最终夺取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第二篇: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编者按:目前,国企改革正在成为近期市场的主流热点,并且呈现向地方国企辐射传导的态势,新一轮的“炒地图”浪潮日渐清晰。昨日,广东国资改革指数大涨6.25%,遥遥领先。不难发现,继上周的上海、西藏、福建等地之后,本周一新的区域热点接力而上,市场投资整体脉络日渐清晰。今日本文特从近期表现出色的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中,挑选出东北、新疆、福建、云南等四大区域进行仔细梳理,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东北关注三细分领域机会

  据悉,国家发改委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将出台《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在东北振兴、国企改革预期升温双利好催化下,东北国企改革概念股昨日走势强劲。其中,吉电股份、时代万恒、吉林化纤、长春一东、长春经开、铁岭新城、亚泰集团、佳电股份和大连港涨停,哈投股份、铁龙物流涨幅超9%,接近涨停,另外,大庆华科、抚顺特钢、海航投资、一汽轿车、欧亚集团和沈阳化工等个股涨幅也均超5%。

齐鲁证券表示,预计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东北国企改革将从两个方面受到优先推动:1。央企整合,预计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中,或有较多位于东北的央企优先进入试点名单;
2。东北地方国企改革,按照“重大改革举措在东北地区先行先试的要求”,东三省的地方国企改革很有可能将成为较早快速落地的一批省份。

投资策略上,齐鲁证券则表示,整个东北振兴板块将在未来几个月中面临全板块性的强催化期,结合发改委和国家领导层调研情况看,国企改革、高端装备、农垦改革可作为东北振兴主题重点布局的三大核心线索,推荐:长春一东、吉林敖东、锌业股份、北大荒、沈阳机床。

  新疆兵团国资改革呼之欲出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在新疆板块43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为央企或地方国企,其中7家国企股票已停牌,21家公司股票处于可交易状态。

  从上述21只国企股市场表现来看,昨日,北新路桥、新疆城建、西部建设、天山股份和香梨股份等5只个股强势涨停,另外,国统股份、中粮屯河、新赛股份、新农开发、青松建化和天利高新等个股涨幅也均超5%。而从月内市场表现来看,新赛股份、天山股份、西部黄金、国统股份、中粮屯河、香梨股份、新疆城建、西部建设、北新路桥和八一钢铁等个股涨幅均超30%。

  事实上,新疆因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相关个股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业内人士预测,新疆冲击第三批自贸区的概率也极高。目前,我国已经有粤闽津自贸区及上海自贸区,多集中在东南沿海,新疆作为中西部城市,积极申请第三批自贸区建设,将从地理结构上完善我国自贸区版图。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疆兵团国资改革方案已编制完成,有望择机发布。截至去年底,新疆兵团兵、师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2773亿元,尤其是建筑、农牧业资产体量较大。但兵团旗下13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仅632亿元,理论上存在4倍资产注入空间。新疆兵团国资概念股有:青松建化、新农开发、百花村、新中基、冠农股份、新赛股份、伊力特、天富能源、新疆天业、北新路桥、天康生物和天润乳业等。

  福建板块发展空间广阔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在福建板块97家上市公司中,有31家公司为央企或地方国企,其中28家公司股票处于可交易状态。

  从上述28只国企股市场表现来看,昨日,星网锐捷、龙洲股份、厦门空港、青山纸业、永安林业、闽东电力、厦门港务和福建水泥等8只个股强势涨停;
而从月内市场表现来看,福建水泥、闽东电力、福建金森、永安林业、青山纸业、厦门港务、星网锐捷、龙洲股份、福日电子和惠泉啤酒等多只个股累计涨幅也均超30%,涨势喜人。

  齐鲁证券表示,福建省的证券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得益于该省具有独特的对中国台湾经贸地理区位优势,福建板块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区域内国企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普遍偏低,资产整合、混改是大趋势;
可关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整合注入存在较大可能性。重点标的:福日电子、漳州发展、厦门空港、福建金森。另外,建发股份、紫金矿业、厦门钨业、象屿股份等也可积极关注。

  云南盐化月内上涨53.11%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在云南板块2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中,除云南铜业、昆明机床停牌外,有18只个股仍处于交易状态。

  从上述18只个股市场表现来看,昨日,云煤能源、云南城投、云维股份3只个股强势涨停,另外罗平锌电、云天化、锡业股份和西仪股份涨幅均超5%;
从月内市场表现来看,云南盐化、云维股份、罗平锌电、文山电力、云天化、云煤能源和西仪股份等个股累计涨幅均超25%,分别为:53.11%、38.66%、35.77%、32.30%、27.86%、27.69%和26.86%。

  云南盐化作为月内表现最强势的云南国企改革股,值得持续关注,对于该股,西南证券表示,控股股东易主云南能投,优质资产注入预期强烈;
公司公告称,以9.9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9331万股,由云南能投以现金全额认购。云南能投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作为云南省能源产业平台,云南能投是云南省能源资源开发、建设、运营和投融资的主体,其在水电、火电、新能源发电等方面的优质资产有望分阶段注入公司,未来也可借助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做大做强云南省能源产业。云南能投优质资产的注入有望将公司市值提升至百亿元,公司作为云南省国企改革第一股,后续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昨日上证指数涨0.71%逼近4000点,深圳板块个股活跃。雷曼光电等14只个股涨停,30只个股涨幅在5%以上。其中,深圳国资改革概念股更是表现抢眼,深桑达A、深深房A、深圳燃气涨停,天健集团、沙河股份、深圳能源、华侨城A和深深宝A涨幅均在5%以上。

  盘后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深桑达A买入前五名有2个机构专用、3个证券营业部,买入总计8462.75万元,卖出前五名均为证券营业部,合计卖出5227.14万元,买卖净差3235.34万元;
深深房A买入前五均为证券营业部,买入总计7924.66万元,卖出9640.72万元;
沙河股份前五名买入合计6520.42万元,卖出6326.6万元。

  其实,自7月9日股市触底反弹之后,深圳板块个股一直比较活跃,涉及国资改革概念个股一马当先,不少已经翻倍。其中,深桑达A从7月9日最低价9.93元/股开始反弹,昨日收盘已达到23.28元/股;
深深房A前期最低价6.44元/股,昨日收盘15.95元/股;
通产丽星7月9日最低价7.28元/股,昨日微涨收于15.89元/股。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至少有10只深圳国资改革个股较7月9日最低价翻倍或接近翻倍。

  深圳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0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对深圳市国资委提出要求:“国资国企要发挥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的独特作用。”在这一指导方针下,深圳市国资委提出“一体两翼”产业布局战略,即以基础产业为主体,金融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深圳市属国资特色产业体系。如今,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深圳的国企改革将加速前进。(来源:证券时报)

  广东“领舞”国资改革 上市平台接力停牌

  国资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呼之欲出,令相关概念股成为当前市场“风口”,在火爆背后,也确有一批上至央企、下至地方的国字号上市平台启动了实质性动作;
其中,广东、上海等地国资颇有“领舞”之势。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17日,广东国资旗下已有五家上市公司相继停牌,其中有的已明确提出停牌与混改相关。国资改革专家指出,众多上市平台的接力停牌,预示着去年11月广东省发布《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后,当地国资改革已正式进入实质运作期。

  以点带面推进

  8月15日晚间,广晟有色宣布拟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8月17日起停牌。这是继8月13日晚间,同为广东省属国企的广弘控股公告因控股股东正筹划混改事宜,公司股票自8月14日停牌以来,广东国资旗下又一家进入停牌状态的上市公司。

  而在此之前,广东国有上市公司中,省广股份、宏大爆破、星湖科技已先后于7月8日、5月11日、4月2日起停牌,而在后续的停牌进展公告中,省广股份透露停牌涉及筹划再融资事宜、星湖科技则透露停牌涉及筹划购买医药类资产。

  上述五家停牌公司分别隶属于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

  “此次广东国资改革涉及平台数量之多、辐射面积之广,已充分昭示广东国资改革已进入实质运作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今年以来,广东国资旗下相关平台已先行着手改革。如广晟有色今年5月底宣布,拟定增募资总额不超过22亿元,借此引入国华人寿、珺荣投资等外部资本,从而迈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另外,省广股份今年6月1日也曾宣布,将试水股权激励,拟向共计267名激励对象授予合计903.3万份股票期权。

  上市平台纷纷停牌启动资本运作的背后,是广东国资改革方案的引导。

  去年11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具备试点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如今从实际案例看,以点带面的策略已在落实。

  从国资改革目标及具体方向上看,《方案》提出的国资改革目标是:到2020年,要推动形成15家左右营业收入或资产超千亿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而在今年8月初,广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巡视员曾永夫又公开表示,广东省计划到2020年,培育30家或以营业收入或资产规模超1000亿元的大型骨干国资企业。曾永夫同时明确指出,新一轮广东国资改革包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支持广东重大工程建设等五大方向。

  “国资改革目标的提高,方向的进一步明确,使广东加快国资改革已势在必行。”彭澎认为,新一轮广东国资改革中,混改、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类似央企改革将多个平台整合重新上路、重大建设工程引入PPP模式等将是重点。

  “从资产证券化率目标及全国改革大趋势来看,广东国资改革采用重组、借壳等方式,将资产打包注入相关平台的案例可能会有不少。”彭澎表示。

  竞逐改革红利

  广东国资直属上市平台的改革仅仅是“大广东”国资改革的冰山一角。去年下半年以来,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市均相继出炉国资改革规划或方案,直指改革目标及具体措施等,并同步陆续推进改革。

  以深圳为例,去年10月底,深圳国资委宣布正式启动新一轮国资改革。一周后的11月初,天健集团便率先响应,通过定增引入多家知名PE。至今年3月9日,深圳国资旗下赛格集团第二大股东华融资产与深圳国资的资本运作专业平台远致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华融资产将其持有的赛格集团29.51%股权协议转让给远致投资。今年4月,特发信息又宣布通过定增、收购等方式,收购军工设备制造新业务资产,引入新股东,并嵌套有员工持股计划。

  梳理深交所平台也发现,最近一个月以来,深圳国资下属深高速、深圳燃气、深圳机场、深纺织A、农产品等公司颇受关注,机构调研频频。

  与此同时,随着横琴开发、港珠澳大桥顺利建设,当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一轮珠海国企改革同样值得期待。广州方面,在去年5月出台的《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意见》提出的相关改革目标指引下,熟稔资本运作的广州国资改革力度也毫不逊色于深圳、珠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的预期渐明,各地国企改革已持续发力。截至目前,超过25个省市的国企改革方案已相继出台。昨日的A股市场,上海、广东等地国企改革概念股及央企改革概念股均大面积涨停。

  而央企整合也已先行一步,近期已有中远、中海、中航工业等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平台密集宣布停牌。业内人士认为,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即将出台的关键点,国企改革“第二季”的大幕已徐徐拉开。上一波央企上市公司密集停牌发生在去年6月至8月间,即央企“四项改革”首批试点名单发布前后。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在资本市场稳定后,我国将不失时机地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大幕,下半年国企改革将出现全面推进的状况。预计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及一系列文件出台后,国企改革的目标、步骤、方向、重点都将明朗化,将出现三个转变:由等待观望向全面推进转变,由改革“设计图”向“施工图”转变,由试点向全局推广。(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企改革预期强烈 券商股权激励迎机遇

  在基金公司、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风生水起之时,证券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的进展却十分缓慢。不过,这一尴尬局面或将被改变。

  从7月份开始,多家上市券商陆续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与此同时,事业部式的股权激励也开始在券商中悄然兴起。相比之下,传统的股权激励破冰或仍需时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最先递交股权激励方案的东方资管,至今仍没有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获通过,国企改革将成为热点。“监管层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就是鼓励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而且现在国家正在推行混改,对券商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北京一家券商研究员认为。

  “国内券商在混改方面所做的实际操作并不多,但多家券商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划,我们预计券商或其股东层面的混改方案会在今年陆续推出。对于股权激励方面的尝试和创新,券商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申万宏源表示。

  传统股权激励仍待破冰

  去年年初,东方资管率先上报股权激励方案,其被认为是上海市属金融企业股权激励的首个试点。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仍无任何进展。“方案去年就已经上报,但还没听说有进展。我们希望对人才的激励是中长期的,而不是被短期业绩所限制。”东方证券资管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很多券商都有实行股权激励的计划,但鉴于东方资管的毫无进展,各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并未有实际行动。

  “之前公司就提出股权激励这个想法,但是没有上报方案,到底什么时候做以及如何做还没有明确。”一家上市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另一家大型券商资管人士也告诉记者,公司没有进展。“大家都看着东证资管,它是第一家,如果它没有进展,我们基本上更不可能了。”上述资管人士表示。

  齐鲁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一直较为积极。此前其董事长章飚就表示,希望尽快推出股权激励。章飚从国泰君安资管公司投奔齐鲁资管最大的诱惑力就在于股权激励。“一旦法规许可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下一步行动。”章飚此前在采访中表示。

  但股权激励在法律与制度上的限制仍未放开。这些限制包括证券法对证券从业人员持股以及财政部对国有上市金融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具体实施上则涉及到国有资产出售问题。

  不过,这一障碍或有望被清除。目前,《证券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审议。草案中提出,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场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证券从业人员,今后也可以进行证券的买卖。

  多家券商推员工持股计划

  在传统股权激励毫无进展之时,另一种方式——员工持股计划在救市契机下,开始在各上市券商兴起。实际上,员工持股计划已在其他上市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但在券商领域来说却极其少见。今年年初,联讯证券推出千人员工持股计划,被认为开了券商股权激励的先河。

  “联讯证券是新三板公司,在机制上更为灵活,但其实方案也没有获得监管层的通过。” 一位接近联讯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方案仍然处于和监管层沟通的状态。”

  而在此次股市暴跌之中,股权激励作为一种维稳方式,为券商实行股权激励创造了机遇。自7月份开始,银河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上市券商纷纷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如7月16日,华泰证券公告,公司已实施2.3亿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集合理财计划,计划面向公司执行董事、职工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部分员工,共购入1625万股公司H股股份,平均成本为每股17.6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券商员工持股计划并不局限于H股。海通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的员工持股计划是在A股。

  7月21日,海通证券公告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该计划面向全体员工,采用资管计划的方式,购买和持有公司A股,股票通过从二级市场购买或参与定向增发取得。该计划存续期为10年,取得的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
任一计划持有人通过该计划获得的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每人认购金额不低于10万元。

  “券商H股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没什么限制,但其实在A股政策一直没有放开,但这次有几家券商是在A股实行,有一定意义。”北京一家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不过,截至目前中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尚未公布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方案。

  事业部制式股权激励兴起

  “我们资管实行的是事业部制管理,以资管分公司为平台,独立运营,最终利润由分公司与总公司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国金证券资管分公司投资总监石兵告诉记者。

  “这个其实就是一种事业部制。我们基本上就是自负盈亏,固定成本公司会帮你担一点,但是大部分收益,都要靠分公司自己创造。”石兵解释,“很多券商都在尝试做类似改革,总有其他券商问我是怎么做的。”

  实际上,这种事业部制的股权激励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石兵告诉记者,自从他带领国金资管团队以来,没有一人主动离开。

  “市场好,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为什么我们的员工不愿意出去再去重组私募,主要就是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做得好。国金证券为你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业务,最终利润按比例分成。我觉得这种激励很不错,也是我们资管员工稳定的原因。”石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石兵看来,传统的股权激励方案需要审批,一方面很难,另一方面意义可能并不大。“如果持股量非常小,就会被不断摊薄。如果把资管部门独立成子公司,将所有员工持股加进去,这种股权激励是比较彻底的。”其表示。

  国金证券作为一家民营券商,各种机制尤为灵活。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人士就认为,在实行股权激励方面,中小券商更具有优势。因为它们体制更灵活,更有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国金证券很多业务都是以分公司的形式存在,如互联网分公司、投资咨询分公司等。“分公司相对于以前的业务部门模式,员工的积极性更高。这也是公司助推转型的一种方式。”国金证券一位人士表示。

第三篇: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国企改革仍然是下一步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我觉得国企改革重点不在于产权改革上,而在于国企的市场定位上,在于政府机构如国资委在中国产业、市场结构中的功能定位上。本文就国企绩效与国企市场定位谈几点看法:
20xx年国企(尤其是央企即中央直属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利润可超4500亿元)取决于:(1)油 价与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这个因素的贡献会占新增利润的1/3左右);
(2)垄断。央企利润的2/3来自于石油、电信等7个特大企业。因此,央企的成绩其实是央企体制存在问题的反映。

国资委在20xx年的政策取向有6点:(1)在国有股、法人股转让与流通、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采取与证监会不同的姿态;
(2)在央企管理人员薪金制度上重新强调不应与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过大;
(3)在电信业动用人事权让三大电信集团首脑对调,客观上重塑中国电信其实是一家的形象;
(4)实行央企的主辅业分离,逐步分解国企办社会的负担;
(5)公开招聘几十位CEO就任中央直属企业;
(6)叫停MBO,不允许给予国企管理人员在购买国企时打折优惠。

为评价国资委上述政策取向,我们应澄清在目前中国的法律框架下与中央十六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在新的体制下,国有经济的主要控制形式应是控股方式,国有经济应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在市场平等相互关系中为中国人民做贡献。政府应当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福利总和极大化,而不再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利润极大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应是平等的,不应享有先天的垄断优先权。如市场竞争导致垄断,那也应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不能由于是国企或央企,就老子天下第一。各类企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主要方式是:上缴税收,提供就业、创造GDP。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应主要体现在中央掌握了多少家直属企业上,因为一国经济的性质不是由政府是否办企业决定的,而应当体现在公有产权通过间接控股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上,体现在政府税收为民服务的使用方向上,体现在广大人民事实上享受到的物质与文化财富所提供的福利上。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原则,那么国资委只是受广大人民与政府委托管理国有资产的一个董事会,其行使的职权只应在企业内部,而在市场关系上,国资委只相当于一个企业主,应受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国资委在决定电信企业高管人员互换时,运用了人事权,在现存体之下是合法的,但这样做合理吗?这种做法事实上把国家电信视为一家企业,没有尊重市场竞争规则。同样,当国资委决定央企高管人员的薪金标准不能与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过大时,也没有承认经理市场的价值规律,而是按类似于政府任命公务员的规则办事。国资委正在实行的央企主辅业分离的举措具有改革取向,有利于国企剥离沉重的社会包袱,但一家家企业由行政推行主辅分离,由国资委规定什么是主业?什么是辅业?这实际上相当于让国资委承担了产业布局的领导者角色。主辅分离事实上涉及到产业政策与市场结构,这本来应受市场竞争的约束与市场监管机构的管束。但在目前,国资委可以单独运作。不妨想一想,国资委管辖的181家央企跨越中国众多产业,如果让国资委这么运行下去,这会不会在中国经济中出现一个巨无霸?国资委会不会就是以前的经贸委?如果这样一个不仅作为国企总老板而且也是跨越产业、跨越市场的国企的小的经贸委来与民营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对阵,那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到何日才能做到公平、有效、竞争、公正?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一步应解决的重点是:(1)银行体制的竞争、化解风险、改善服务;
(2)在电力、电信、交通、城市基本设施、能源、科技等产业从事实上克服政府垄断所带来的低效、腐败与不公平;
(3)从根本上改变股市上国企为主,光是央企就占股市融资资本1/3的局面。(4)从财政、税收上花力气改变依赖国企国资、同时又为国企提供过多保护的体制。这四项改革的前提是,要把央企国企视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平等成员,让国企、国有控股企业与别类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国资委不应是一个政府机构。国资委作为一个大董事会应受国务院其他政府机构领导与监管。为了统一领导、设计与推进下一步的改革,建议国务院考虑设置市场监管委员会,统一协调目前的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电监会与其他市场监管机构。

我们从国资委给新上任的几十名央企CEO的聘任责任合同中看到的是20xx年前中国政府对国企所实行过的承包制。其实,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资委作为政府出资人的委托机构,其管人管资产增值的方式也应相应调整。比如对央企、国企高管人员绩效的考核,一般地就不宜于事先设定一个增值指标与效益指标。如果参照同行业内各类非国有企业绩效平均水平来度量国企、央企的高管人员绩效,会既公平,又有效。企业高管人员是一个高风险岗位,对他们的激励机制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从长远看,提倡在央企中发展出20-30家巨型的跨国公司、挤身世界500强目标有待再思考。如让一批政府背景很强的大企业在市场中垄断,这样市场经济会有效造福于中国人民吗?更长远看,应让政府背景弱的非国有企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中企业群的主体,让与政府关联少的民营企业作强作大,而让国企国资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后保障,可能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更为可取。

总之,我的看法是,不能由于国有企业是公有制,就觉得让国企尤其是央企在市场竞争中采取强势的举措是天然合理的;
同样不能认同的是,在保护国有资产口号下所采取的事实上会不利于中国市场经济有效性与公平性的种种行为。


第四篇: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第一部分:

1979年,国务院宣布,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家大型国企率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实验。

7月,扩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用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等5个文件一并发布,首钢等企业的改革举措成立一个举国关注的焦点。

首钢周冠五提出了“三个百分百”管理法:每个职工都必须百分百执行规章制度;
出现违规违制,要百分百登记上报;
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对违规者百分百扣发当月全部奖金。这个管理法在当时纪律涣散、动力全无的中国企业界确乎让人眼前一亮,也很有震撼力。首钢的生产秩序迅速恢复,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于是产能年年上涨,改革似乎一夜成功。改革后的头3年,首钢利润净额平均增长45%,上缴国家利润年均增长34%。

首钢的业绩足以让全国产生幻觉,以为国有企业的痼疾在于内部管理无序和自主权不足,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它们完全可以在产权不变革的情况下完成改造的,这种幻觉一直持续到1997年。在一个商品短缺的年代,在一个垄断性的重工行业,在需求日渐旺盛而企业内部机制渐渐改变的情况下,首钢效益的快速增长几乎是一种必然。

到1979年底,全国的试点企业达到4200家。

海内外学者普遍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3年):以放权让利为主线,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阶段;
第二阶段(1993年-2001年):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尝试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第三阶段(2001年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阶段。

改革始终贯穿的原则是:作为资产的拥有者-中央及各级政府-如何竭尽全力地试图保全它们、壮大它们。

国有企业改革和核心命题是什么?30年后,都会顺口地背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59年写过的那句斩钉截铁的话“清楚界定的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基础”。

1980年扩大自主权试点企业扩大到6600个,约占预算内工业企业数的16%,产值和利润分别占到60%和70%,重点国有企业基本都已装进试点的“大箩筐”。

1月22日,国务院根据首钢等试点企业的经验,发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利润留成试点办法》,允许扩大自主权的试点企业把原定的全额利润留成,改成“基础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但是,工业企业 必须完成产量、质量、利润、供货合同四项计划指标后,才能按核定和规定的留成比例,提取全部利润留成资金。

由于在过去三年里,为了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职工提薪、奖金发放、安置就业、政策退赔、农产品提价以及扩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财权,使财政支出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经济的复苏势必带动基础建设的增加,各地的基建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到了预算无法控制的地步。1979、1980年连续两年财政巨额赤字,物价上涨。于是开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宏观调控。邓小平调整思路非常清晰:一保中央财政,采取紧急刹车措施,全年压缩计划外投资;
二是力保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必须在稳定和中央的控制下循序渐进,怎么改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当务之急是整治不听指挥、无法控制的“笼子外的鸟”。

调控的结果:一方面有效地控制可宏观经济的方向,避免了过热而可能出现的种种动荡和不安定,另一方面,使刚刚萌芽的乡镇企业遭受到了第一次寒流。

1983年6月,国务院转批了财政部《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同意把执行多年的利润上缴方式,改成有比例的纳税制。利改税是国营企业向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改革的第一重要举措。客观上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部分地缓解了企业与主管部门的紧张关系。但潜藏的问题还很多,如税种过于单一,难易发挥税收调节的杠杆作用;
税后利润分配仍然比较复杂,且具有任意性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涉及企业一旦出现风险和亏损,责任如何界定。

其他改革尝试,中央政府根据企业的规模“把好果子收上来,把烂果子扔下去”的“卸包袱”做法;
对外开放方面也日渐放松尺度,9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出台。

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的步鑫生,在厂里搞奖金制度,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提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步鑫生热,在对步鑫生的学习运动中,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等被搁置起来的改革理念再次成为主旋律。

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55位厂长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联名向省委书记项南和省长胡平写了一封信,要求人事权、财权、企业自营权。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议题,呼吁通过扩大权力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但直到两年后,国务院才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明确全名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是一厂之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面负责,处于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

河北石家庄造纸厂马胜利承包造纸厂,承包制成为国营企业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创办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1987年开始出现问题,马胜利的失败是对那种“一改就灵,一包就活的改革理念的一次意外而重大的打击

199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宣布赋予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权、物资采购权、资金支配权等。被认为是自1978年和1984年后第三次放权行动。但有的早已下方(购、销),有的定义模糊(资金支配、投资决策),有的缺乏配套政策(进出口权),有的不可能落实(拒绝摊派权),90%的厂长承认“即使有权也不敢用”。

1993年:朱镕基搞活国营企业,从放权式的体制转换计入了重点扶持、其余放活的结构调整阶段。这种战略思想刚刚萌生,还远没有展现出成型的格局和娴熟的掌控艺术。

1994年7月1日,酝酿已久的《公司法》正式颁布,中国的企业终于步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范化惯例时代,一种叫做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新模式在国有企业中开始推行。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厂长、经理们按照《公司法》来管理企业和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第五篇: 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国企改革发展 彰显安徽力量——省国资委主任许崇信谈国企改革发展

作者:本刊记者

作者机构:《江淮》编辑部

来源:江淮

年:2011

卷:000

期:002

页码:P.46-47

页数:2

中图分类:F279.24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国企改革;力量;国资委;崇信;主任;安徽;国际金融危机;国有企业

摘要:科学发展"十一五",看国有经济成果瞩目;战略规划"十二五",促省属企业做优做强。"十一五"时期,全省国有企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不利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成为引领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