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文稿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

来源: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06 18:50:0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薪火相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4篇

第一篇: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

红色魂:永远的精神图腾

——红色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宿城区龙河中心小学 臧其申

【内容提要】本文从“‘文化’ ‘学校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思辨”“ 红色德育的价值形态分析”“ 红色德育有效构建的探索与经验”“对红色德育深入实施的展望”四个方面结合红色德育实践,阐释我校近年来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的实践与思考,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目的是在红色德育的实施方面引发更多的关注与探讨。

【主题词】红色德育 朱瑞文化 有效构建

【正文】

一、“文化”、“学校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思辨。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并反过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价值和认知体系。一国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是人的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最早提出。1932年他在其《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学校文化”这一表述,并把“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②。后来,各国学者对“学校文化”的表述缤纷不一,Terry Deal和Kent Peaterson(1993年)把学校文化定义为“内在现实性”(Inner Reality)。Gary Phillips(2003年)则把学校文化的特征归纳为基于学校人际关系、协作和共同体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具体说,学校文化应该包含学校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习惯、历史和对成员的认可性。也就是说,学校文化是“我们在校园环境中的行为方式”(Dennis Glaeser 2002)。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

“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二、红色德育的价值形态分析。

“红色文化”资源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德,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红色文化”之所以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是因为其承载、传导的文化因素符合德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且蕴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为教育主(客)体所运用,教育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和交流,因而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普遍性和自觉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德育环境及主客体身份等已明显出现了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覆盖面更广、承载思想信息更多的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正是适应这种形势而将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新型的有效载体。   

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是一种理想的德育范式。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等。作为德育活动的介体,“红色文化”能够承载和传递光荣革命传统、先进革命精神及优良民族品质等,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作为德育活动的环体,“红色文化”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生动的环境,最终使德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内容的脱离实际和“假大空”倾向,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教育方法的单一,是传统德育范式的弊端,这迫切要求我们对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加以创新。德育与“红色文化”资源的结合所形成的红色德育模式,不仅可以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而且可以不断创新德育形式,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我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的母校,始建于1906年。朱瑞将军于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全国“双百”人物之一,并同时入选江苏省“双50”人物。这是我们宿迁的骄傲,更是我们龙河中心小学的骄傲。

立足于历史、立足于时代、立足于校情,我校在挖掘朱瑞将军的丰功伟绩,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引领广大学生志存高远的同时,注意以人为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以“朱瑞文化研究社”为主要载体,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学校从朱瑞将军选择炮兵、忠于炮兵、成于炮兵的不懈进取、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身许党、赤胆忠诚的献身精神,执着探索、苦心钻研的求真精神中寻找学校德育之根和精神内核。

三、红色德育有效构建的探索与经验。

建党90多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华夏大地上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更留下和孕育了伟大的红色精神。这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开展红色德育的不竭源泉。

近年来,我校坚持走红色德育的特色办学之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

2007年底,朱瑞将军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五(4)班又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朱瑞班”,朱瑞文化建设声名远播。

(一)在校园文化上凸显红色元素。

校园文化是给学生最直接、最长久的影响的。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能育人是校园文化打造的理想追求。因此,大到教学楼、文化廊,小到一草一木都应该体现文化育人的功能。

我们首先从楼的命名开始——

红星楼:红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梦想与诉求。以“红星”命名教学楼,寓意在红星精神的照耀下,龙小学子不畏艰难、坚定信仰,不断追求、勇往直前!

红旗楼: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均是红旗,那一抹中国红,代表的是信仰、信念、信心。

“红旗情结”实际上是对国家的挚爱、对民族的眷恋!

红心楼: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战胜了洪水、雪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这股力量来自于民族凝聚力,来自于13亿中国人13颗火热涌动而紧密相连的中国心!一颗“红心”让爱永恒: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红星是军魂;
红旗是国魂、党魂、民族魂;
红心是爱心、感恩的象征!这些,恰恰是这些在糖水、蜜罐子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所缺乏的。

红星楼、红旗楼、红心楼,连在一起寓意是:在红旗精神的指引下,大力弘扬红星精神,用一颗炙热的心对待生活和学习,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一定能够取得任何胜利!

我校以以“红”作为主色调命名教学楼,就是要大力弘扬红色精神,让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们饮水思源,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本,让红色旗帜永远飘扬在孩子们的心中。

其次是校园红色文化牌的布置。

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在教学楼走廊中布置了反映建党九十年光辉成就的文化牌。共分“民族精神、光辉历程、辉煌成就、伟人风采”四大板块,热情讴歌建党九十年来我们伟大的党光辉足迹。

第三,我们以办好英雄母校为依托,加强红色文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

我们先后建成了朱瑞将军塑像、革命史草坪、朱瑞将军纪念馆。其中,朱瑞将军纪念馆于2011年10月升级改建成功,11月上旬面对全校师生开放。纪念馆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展示了朱瑞将军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和卓越的功勋,为国内第一个最完整的朱瑞将军纪念馆。纪念馆特别增设了“少年大志,辗转求索”一部分内容,表现朱瑞将军青少年时代的求学故事。整个外部构造创意取材于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和延安窑洞建筑风格,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大门则直接复原延安炮兵学校的大门,以纪念朱瑞将军缔造炮兵的卓越功勋。

主体馆共六个单元,五大展厅,收集、展示了大量与朱瑞将军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书籍、剧本和影视资料,表现了朱瑞将军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卓越贡献。

展厅的六个单元主题分别为“炮兵先驱,英魂永存”“少年大志,辗转求索”“民族危难,投身革命”“抗日烽火,山东点燃”“创建炮兵,固我长城”“百年龙小,薪火相传”。前面五个单元是朱瑞将军辉煌一生的展示;
最后一个单元是校史室,展示了该校的办学渊源。第一展厅为序厅,是对朱瑞将军一生全景式展现。

(二)在大型活动中奏响红色旋律。

从红色校园文化的精心打造到红色德育活动的扎实开展,我们已经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亮丽的生命底色。

依托地方人文资源,加强体验教育,强化活动育人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确立的课题。传承红色精神,传袭红色薪火是我校红色德育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学校在学生中成功举办了 “唱、读、讲、演、诵、评”等大量以弘扬朱瑞精神,做实红色德育为核心的特色活动。即唱红色经典歌曲、读红色经典书籍、讲朱瑞将军故事、演有关朱瑞将军的校本剧、诵歌颂朱瑞将军的诗文、评比朱瑞中队和“朱瑞式好少年”等一系列围绕“扬朱瑞精神,做时代骄子”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让校园飘逸着浓郁的地方伟人气息。

2007年7月29日—31日,朱瑞中队应邀赴南京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江苏省军区政治部等共同举办的“红领巾与八一军旗同行”2007年全省百支少先队英雄中队走进军营教育实践活动,师生10人走进军营,体验部队生活,他们观看了军事表演,参加了军人与少先队员的联欢会,学唱军歌,学做军人,用出色的表现展示了宿迁少先队员的良好形象!

我们除了做大做强朱瑞文化以外,还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我们走访了朱瑞将军生前战斗过的哈尔滨、义县等地,寻访英雄的足迹;
沈阳炮兵指挥学院、山东省沂南县党史办、江苏省关工委、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等各级领导和跟朱瑞将军有着深厚渊源的单位纷纷到我校来调研。

我校的红色教育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省、市媒体均有报道。著名导演李文岐带领《炮神朱瑞》剧组到我校采风,对我校的红色教育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校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江苏省共青团、少工委等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
多次组织人员赴淮安、南京、泰州、无锡、苏州等地考察校园文化建设及红色德育的开展情况;
与宿迁军分区结对,取得了部队官兵的热情支持;
与朱瑞将军生前所创立的沈阳炮兵学院(原朱瑞炮兵学校)结对,拓展了我们的军事视野。

2009年,我校先后三次应邀参加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论坛;
我校反映朱瑞文化建设文章入选江苏省少工委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彩红领巾》一书;
我校教师臧其申的文章《朱瑞:炮兵奠基人》入选国家关工委主编的德育读本《共和国缔造者与建设者》一书。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应该包括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新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人物、故事等等。因此,“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在遗址、资料和物品等实物上,更重要的是实物所承载和传导的革命事迹、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

我们要求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挖掘教材的红色德育内涵,有意识地渗透红色德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德育性强的学科。

为让学生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范本,值朱瑞将军诞辰105周年之际,我校成立了朱瑞文化研究会,组编了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年初,学校发出号召,发动全镇师生广泛搜集朱瑞的故事,历时6个多月,学校完成了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的编写、设计、排版和印刷。2010年10月,一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凝聚着师生心血,集中反映我校朱瑞文化建设成果的新书和学生见面了。

《炮兵之父朱瑞》选取了朱瑞将军学习、工作、战斗、生活的一些故事,分“少年壮志、英雄本色、侠骨柔情、炮兵情缘、英魂长存”五个部分,全面而生动地再现了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既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我党高级指挥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大勇,又反映了他情感丰富、平易近人的人性美,是了解朱瑞、学习朱瑞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本。文中特别收录了我校的师生原创作品,显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四)在班队活动中确立红色主题。

班队活动是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它灵活、直接、容易组织,教育效果明显。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一系列班队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
冰冻雪灾、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面前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感天动地;
建国60周年国庆盛典的激动人心,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人民安居乐业、家乡日新月异……我们都会通过活动让学生去体验。

这些红色主题班会以新颖活泼的形式、时代感强的内容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将朱瑞将军的丰功伟绩与平凡的人性美相结合,寻求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的契合点是我校的一贯追求。智慧的龙小人从朱瑞故事以及朱瑞将军的历程中提炼出朱瑞精神的实质,并结合时代要求,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表述朱瑞精神。学校把学习朱瑞精神与教育教学活动和规范管理相结合,让朱瑞精神体现在两操、路队、集体活动等诸多方面。政教处和少先队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当朱瑞式好少年”系列活动,让“扬朱瑞精神,做时代骄子”成为每一位龙小学子的自觉精神追求。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精神信念:我是朱瑞将军母校的学生,我以生活在这个学校为荣;
我是朱瑞将军母校的学生,我以学习朱瑞精神为责任。

四、我校红色文化景观规划前景展望。

文化校园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还包括对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与当地文化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校园景观化的重要资源。景观校园版需要强调文脉,根据当地人文历史,我们将校园设计的文脉定位“红色”。既记载了历史的沧桑,又展现了校园文化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是文化授受的平台,是服务于学生活动的场所。以英雄人物为元素,打造龙河中心小学红色人文校园。公园式的校园与红色文化相交融。形成特色的人文校园。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景观人文校园。

今年的景观规划:

两条景观轴,三大板块,两大景观带的格局。今年打造的重点是校园内的两个池塘及周围的景观布设,体现古典园林式红色校园特色。

“红”体现的是一种信仰和理想,也体现着一种精神。当然,我们所追求的红色德育不是红卫兵、红袖章、样板戏、红语录式的形式化“满天红”德育,而是在现今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传承一腔红色精神,传递一股红色信念,传袭一脉红色薪火,传播一种红色文化。“昔日走出炮兵元帅,今天迎来时代骄子”,朱瑞将军母校的红色德育之花尽情绽放!

第二篇: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

薪火相传 继往开来
作者:章子烨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7年第04期

        古人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继一开之间,却含兴衰无数。

        继承,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张小泉”是在中国传承了上百年的老品牌,德国“双立人”则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刀具品牌。最初,“张小泉”和“双立人”都以优秀的锻钢技术而享誉国际。但就在“张小泉”苦守着祖辈传下的甜美果实时,“双立人”致力于研发更加精湛的技术。就这样,早成立了半个世纪的“张小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平庸,终于败下阵来。

        没有创新和发展的继承是一潭平静无波的死水,乍看之下岁月静好,却无法支撑起几代人的索求。与之相反,黄河长江哺育出泱泱千年的华夏文明,沿线几千里有数不尽的支流刻绘出大地的血脉,屏息听浪声滔滔,仿佛是千百年前大地的脉搏与声息,仿佛是千百年后今人为之添赋的新声。旧水往,新水赴,如此往赴,新旧交织,方是推动繁荣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开拓,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有人说过,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都被诗词文赋吟咏过了。因此,即使在白话文推行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材仍然收录了唐诗宋词元剧明清小说。我们从先秦的田野牧歌中采撷质朴和快乐,从两汉辞赋中感受巍巍大汉的盛世传奇,从魏晋诗文中品味文人的风流风骨,从唐诗中聆听大唐的盛世欢歌。过去的东西,是祖辈们留下的传家宝。然而年岁久远,宝器难免蒙上历史的尘埃,我们需要轻轻擦拭,细细修缮,让传家宝在我们手中变得更加动人——这正是我们创新的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被一些人奉为真理。然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的滚滚巨轮下有假恶丑,但也绝不乏真善美。老庄渴望回到远古,孔子希望回到西周。过往的历史记载下善的,是我们前行的指路人;
过往的历史记载下恶的,是我们行事的警示标。历史的土壤肥沃而润泽,我们却弃之不用。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谨记严嵩的惨淡收场,哪里来的许多贪官污吏?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哪来许多的“各扫门前雪”?

第三篇: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

薪火相传重担在肩

作者:金剑;徐清

作者机构:江苏省通州市审计局;江苏省通州市审计局

来源:中国审计

ISSN:1002-5049

年:2008

卷:000

期:008

页码:19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摘要:@@ 参观审计博物馆,看着件件实物,犹如游历漫漫审计长河,每一个审计人都应扪心自问:在这历史的坐标系上,我的位置在哪里?为审计增光添彩,我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第四篇: 薪火相传心得体会

精神之光 薪火相传
龙泉市安仁中学 初三(2班 游佳静 指导老师:金家荷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个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在藤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的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这么回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三世乃至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著名诗人臧克家写过这样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精神的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战士前仆后继?那一串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正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神。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能有多少个丛飞?多少了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给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生命在世界上雕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整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去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传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采。

文稿文档网 https://www.wenkuwg.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文稿文档网 版权所有

Top